从质量维度提升资产供应商的资产价值

ISO55K的核心是资产价值最大化,即怎样让资产最大限度地满足组织的需求。

如果从资产供应商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则首先是在满足成本要求的前提下(即资产成本不超预算),怎样将资产的功用性发挥到极致,其次考虑到资产的效率,最后是资产智慧。其手段是取得R风险、C成本和P绩效三者之间的平衡。对将质量放在首位的企业或者供应商来讲,就是在可接受质量水平AQL和成本C之间取得投入和产出的平衡,或者在成本确定的前提下,怎样减少可接受质量水平AQL(如市场投诉率从0.8PPM降低到0.4PPM)。

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了解质量的风险究竟在什么地方,或者称之为该资产的质量地图是什么。质量地图就是将资产影响质量的控制点所处的结构(分析到部件级)进行分析,统计该部件是否造成质量问题,是部件本身还是协同其它部件共同造成质量问题,造成质量问题的概率P是多少,造成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S是多少,用校正系数η进行风险R归纳,将R核算到一定的范围之类,如0-10范围之类(风险R=概率P*严重度S*校正系数η)。质量风险可以是物理的(如异物等),也可以是化学的(如抗生素、毒素和三聚氰胺等),以及也可以是微生物的(一般分为真菌和细菌两大类,针对病毒对非发酵工业的影响有限,往往不予考虑;真菌分为酵母菌和有丝真菌两类,这两种菌对无菌加工包装的无菌封合是一大挑战,当然在个别情况下也会成为热加工残留;细菌的分类比较繁杂,一般革兰式阴性菌标志着封合的问题,而日本雪印公司事件则是典型的大肠杆菌残留事件;革兰式阳性菌一般较为耐热,如乳酸菌类,球菌更为耐热,芽孢菌最耐热,有的芽孢菌甚至可以耐受间接式的UHT加工,从而存活于长效奶当中,其被称之为HRS)。

质量风险地图

所以,微生物质量风险地图应至少包含1、资产部件,2、资产部件失效模式,3、染菌风险,4、菌相,5、染菌模式。针对一般的染菌性故障排除,微生物质量风险地图可以作为系统的参考;而要降低资产的染菌风险,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降低资产部件的染菌风险。其往往至少需要资产系统专家和微生物专家进行实地市场投诉的分析和论证来给予微生物风险的确认、风险降低和去除。其非一人之功而能企及,亦非闭门即能造车的游戏。

上述风险地图(含风险R论证)是利乐一种无菌包装机的染菌部件风险地图。切刀动作的风险R论证为8,包含了1、资产的部件(切刀),2、资产部件的失效模式(切刀动作不灵活),3、染菌风险(R=8),4、菌相为二次污染(非耐热菌)和5、染菌模式(一般是持续或随机)。

针对一台陌生资产,我们首先要邀请资产的系统专家和微生物专家进行资产的风险论证,同时需要到使用者那里搜集市场投诉及相关信息。另外,深入研究资产的无菌系统是必要的,这就需要和资产的设计与制造者进行密切交流,从中了解资产的风险所在。

有了上述信息的了解(步骤1了解现状UCS – Understand current situation),接下来对于旧的资产可以恢复出厂设置,即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对资产进行核验,如封合感应铜条的高度等(步骤2制定和恢复标准RBC – Restore to basic condition);如果一切设置都符合出厂规格,AQL扔达不到预期,根原因分析就必须进行,将高风险部件从设计的角度进行改善以降低染菌风险(步骤3更原因分析与纠偏RCA – Root cause analysis);智慧部件的一个条件就是尽量降低人工干预或者杜绝人工干预。如果确实需要人工干预,尽量降低人工干预的复杂性,即建立较为简单的人员技能矩阵即可操作(步骤4人工技能建设与资产干预PSM – People skill matrix);按照既定的资产运转条件使用相应的人工技能PSM进行资产运作以期达到所需要的AQL值(步骤5情形管理CM – Condition management)。这5个步骤即为ISO55K重点改善FI- Focused improvement的标准步骤。

为了使得人工干预的信息出现不对称,在客户层面进行交接班管理也是非常必须的,即在交接班的时候汇报资产的异常,我们称之为日常管理系统DMS – Daily management system。在日常管理系统中,需要班组长的见证而进行资产异常的交接(一般交接班后30分钟之内的异常属于共同异常,需要共同分析问题所在)。对于资产的质量改善,有必要进行奖励,同时将良好实践予以推广。这个是资产质量改善不可替代的环节。

对于资产的质量风险控制,有必要在资产管理人员当中建立相关意识:1,保障原材料的质量(如原奶、果汁和包材等);2,保障资产清洗和灭菌的力度(清洗时间频次和相应溶剂的浓度、温度和压力等);3,合规操作(按照规定进行生产条件管理,如生产维持时间、UHT温度监控等)。这个是质量保障的无可替代的基本要求。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