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恒天然乳粉肉毒菌是啥东东?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肉毒芽孢杆菌
分子式:
CAS号:

性质:又称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革兰氏阳性厌氧菌。梭菌(Clostridium)的一个种。有鞭毛,有运动,无荚膜。在冷极端形成卵圆形芽孢。所有菌株发酵葡萄糖,形成含有醋酸和酪酸化产物。水解明胶,每一菌株都产生内毒毒素。根据毒素抗原性的差异。水解明胶,每一菌株都产生内毒素。根据毒素抗原性的差异,分为A、B、C(C1和C2)、D、E、F、G7型。A、B、E和F型能引起人体肉毒中毒症。C型和D型只引起人类以外的动物的中毒。G型在被特殊噬菌体溶化后才产生毒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海洋和淡水等中。在中国,A、B、E型均有发生,以A、B型为主。最适产毒温度范围为20~35℃,45℃以上生长繁殖和产毒均受到抑制。发生肉毒温度范围为20~35℃,45℃以上生长繁殖和产毒均受到抑制。发生肉毒中毒,大多由植物性食品(主要是豆、谷类发酵食品,如豆酱、喜鼓、面酱等),也有鱼类、蔬菜罐头等引起。肉毒中毒以对称性脑神经损害的症状为特征,先出现视力模糊、眼睑下垂、眼球震颤等,同时出现语言障碍、咀嚼与吞咽困难、头下垂、四肢无力等。因肉毒毒素对热不稳定,在100℃加热10~20min或80℃加热45~60min,可以破坏。发现中毒,应及早治疗,愈早愈好。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毒素中毒

(一) 病原菌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简称肉毒梭菌(肉毒杆菌),系革兰氏阳性厌氧菌。该菌在厌氧环境中可产生外毒素,即肉毒梭菌毒素(简称肉毒毒素)。根据产生毒素的抗原特性,现已发现肉毒梭菌有A、B、C、D、E、F、G七个型。人类肉毒中毒主要由A、B和E型所引起,少数由F型引起。肉毒梭菌在生化反应上亦可分为两型:一种能水解凝固蛋白质,称为水解蛋白菌,另一种不能水解凝固蛋白质,称为非解蛋白菌。前者能产生A、B、C、D、E、F、G型毒素,后者能产生B、C、D、E、F型毒素。肉毒毒素对热很不稳定,各型毒素在80℃下经30min、在100℃经10~20min可完全破坏。肉毒杆菌芽孢能耐高温,其中A型和B型的抗热力最强,杀死A型肉毒梭菌芽孢湿热100℃需6h,120℃需4min。肉毒梭菌对酸较为敏感,在pH4.5以下和9.0以上时,所有菌株都受到抑制。肉毒梭菌在食盐浓度为10%时不能生长,食盐浓度为2.5%~3%时所产生的毒素可减少98%。

(二) 中毒症状及发生原因

肉毒中毒是神经型食物中毒,其症状主要是神经系统症状,以对称性颅神经损害的症状为特征。如视力模糊、眼脸下垂、复视、瞳孔散大、语言障碍、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继续发展可由于呼吸肌麻痹引起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是毒素型食物中毒。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中毒发病机理为:肉毒毒素可抑制神经传导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而导致肌肉麻痹,重症者亦可影响颅神经。肉毒中毒的病死率较高,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最严重的一种。

(三) 引起中毒的食品与污染途径

引起肉毒中毒的食品,因饮食习惯、膳食组成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而有差别。我国引起中毒的食品大多是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如豆瓣酱、豆酱、豆豉、臭豆腐等,有少数发生于各种不新鲜肉、蛋、鱼类食品。日本以鱼制品引起中毒者较多,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肉和乳制品引起中毒者为多,欧洲多见于腊肠、火腿和保藏的肉类。
肉毒梭菌存在于土壤、江河湖海的淤泥沉积物、尘土和动物粪便中,其中土壤是重要污染源。土壤表层的肉毒梭菌附着于农作物上,家畜、家禽、鸟类、昆虫也能传播肉毒梭菌。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被肉毒梭菌污染,并产生毒素,食前对带有毒素的食品又未加热或未充分加热,因而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