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心智管理理论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心智管理在西方被看做是21世纪世界前沿管理理论,是管理心理学新视野,是进行大脑升级改造的利器。

(一)世界三次管理革命的历程

世界三次管理的革命,给企业的变化将是根本性的变革。从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到目标、价值观、心智模式将彻底改变以往组织的功能,使组织管理(企业仅是组织的一种形态)的重点从以往的过程管理、行为管理转变到知识管理和心智管理。这是三次管理革命的根本。

人是多种多样的,人有丰富的感情和不同的能力,有独特的个性,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人的心理,实现合理、优化的配置和管理,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最终使人获得最大的利益和发展。可以这样说,现代管理离不开心理学,因为管理不可能脱离人的心理因素,管理的效率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心理状态。

一、科学管理注重“过程管理”    

第一次革命是自古典管理之后的1911年由“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所创立,即被称之为“过程管理”。其特征是,在管理中,坚持采用时间、动作研究等科学方法,用劳动方法,作业程序,劳动工具,作业环境等标准和生产进度等科学原则,对生产管理的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

强调的是对“物”的管理,把人看作是“活的机器”,看作是“经济人”等。

二、行为理论到管理丛林理论强调的是“行为管理”

第二次革命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尔顿·梅奥等人在20世纪20—30年代初开始研究,50年代使用。

通过从霍桑实验中得出的一个结论,生产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的影响。认为应该重视人的行为和作用,把人看做是“社会人”,重视人的行为对于达到组织目的的作用。

至到后来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以及以后的“管理理论的丛林”都仅只是从物的管理,组织机制的管理到行为科学的管理,这些管理都有有一个相同之处,即都是属于他人管理的管理,都有没有走出管理他人的圈子。

三、21世纪管理的核心是“心智管理”

心智管理则从一个更高的视野和角度解决了人类上百年管理史的难题。第三次革命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系统动力学和管理学家彼得·圣吉等创立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最大的特点是“心智管理”。

当转向自我管理时,面对的是生理和心理统一的自我。在个体的自我中,不是生理支配着心理,而是心理支配着生理。知识经济时代的心智管理,不仅要吸收心理学、脑科学、认知学、系统学、教育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还要从传统的管理科学中吸收营养。

与工业经济时代以前的管理有着一个根本不同的区别是:从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而这个自我管理则是“心智管理”。这是中国人几千年以前就运用的理论。

(二)人类行为的导航仪

一、心智管理的基本概念

1、心智模式的定义:

心智模式一词,是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第一次把它作为一个管理学的范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心智模式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因此,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认知。

人类的行为模式为:认知引导行为,行为铸就结果。

心智模式是认知活动的结果。认知心理学嘉得诺在他的著作《心灵的新科学》一书中说:“认知科学最主要的成就是清楚地展示人类行为各个不同构面的心智表现层次。”      

所谓心智模式:是指深植于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思维的局限。

它是引导我们行为的心灵地图。我们每个人都受心智模式的导引,我们的行为根源在于心智模式。人的行为的差异,也是不同的心智模式引导的结果。

特别值得解释的是假设、形象和事故三个关键词,它们是理解心智模式的重点。

2. 心智管理的内涵

(1)假设:是指人们在以往的认知基础上自觉和不自觉地产生出许多假设,这种假设常常成为下一次认知的依据,许多判断都是根据这种假设作出的。这一点很容易解释实际生活中所产生的误解和矛盾。

(2)形象:它是心智模式的一个重点,即它的有形性。当然,这种有形仅指脑海中的有形,而不是可触摸的有形。

在人的心智活动中,图像是常常出现的,它是人们的一种认知活动。人在认知外界事物时,总是把形象的和非形象的因素统筹起来接收的,因此会形成一种图像基础。在判断时,这种图像基础也会起作用。

(3)故事:这是人的心智模式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即它的发挥性。人在认知事物时,常常会依据自己已有的基础对所谁知的事物进行发挥,编出许多故事来。

3 .心智模式的特点

人们在自己心智模式的作用下,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

心智模式看起来好像不好把握,其实它有着明显的特点。心智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四个:一是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二是以自己为中心。三是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四是心智模式有时效性。

第一、心智模式根深蒂固,深植于每个人的心中。心智模式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青海塔尔寺是藏民朝拜的圣地之一。朝拜塔尔寺要磕10万个头。一些藏族同胞朝拜的心灵特别虔诚,背着干粮,晓行夜宿,不顾劳累,千辛万苦,走上几个月,走一路磕一路,带着苦难一路走来,磕来,磕完了头,卸下了心头重载,一身轻松,带着平安、喜乐而归。他们这是为什么?心智模式使然。

有两位年届70 岁的老太太,一位认为到了这把年纪,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生即将到达尽头,于是便开始料理后事,时间不长就下世了。另一位却认为一个人能做什么事不在于年龄的大小,而在于怎么个想法。于是,她在70 岁高龄之际开始学习登山,其中几座还是世界上有名的。后来,她还以95岁高岭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世界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第二、心智模式以自己为中心。

由于心智模式是深深扎根于自己的心灵之中,因此,总是以自己为中心,“我认为”、“我的意见是对的”、“我说怎么办就该怎么办”等等

中国古代有个笑话,说一个冬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四个行人在一座破庙中避雪。这四个人中一个是文人,一个是进京赶考的秀才,一个是地主老财,一个是上山砍柴的农民。看到白茫茫大雪飘飘而下,文人涌动文心,吟出一句:“漫天大雪落地”。进京赶考的秀才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做好文章讨好皇帝以求得中,于是跟着吟了一句:“一片皇家瑞气。”地主老财吃穿不愁,游手好闲,有的是空闲时间,下雪与他也不相干,就撂了一句:“下它三天何妨。”上山砍柴的农民本无心思参与其中,心中正盼着雪早点儿停呢,听了地主的一句后,马上回敬说:“放你娘的狗屁”。

第三,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可能有缺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

周末一个人开车回家度假,行至一段山路的拐弯处,迎面一妙龄女郎驾驶一辆红色跑车急打方向盘飞驰迎面而来,男主人公赶紧打方向盘让道,女郎的红色跑车又故意靠上来超近距离忽啸而过。两车相遇时,女郎又故意探身高声喊叫“猪!”处于紧急情况下的男主人公一听,不加思索地回了两个字“母猪!”如果故事讲到此为止,大家想想看,这个“猪”与“母猪”的含义是什么?你会怎样回答?很可能认为是骂人的不礼貌话。然而,故事在继续。度假人开车继续前行,转过弯来,发现了一头猪在路上行走,已来不及踩刹车,把猪撞死了。女郎为防撞猪而打方向,又不顾安危告诉男主公前方有猪,要小心。故事到此,同志们再想想“猪”的含义是什么?

第四,心智模式有时效性。心智模式之所以有时效性,是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人的心智模式是否正确,检验的唯一标准是客观实践。

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农村学生外出上学,慢慢改变了农村生活的习惯,说话也变成了普通话。一次回家过年,本来全家人很高兴,爷爷笑呵呵地问他:“柱子,什么时候回来的?”他用普通话赶紧回答说“昨晚上”,老爷爷一听“坐碗上”,拿起烧火棍就打,还说:“坐你奶奶的锅上去吧。”

 一个时期认为是正确的心智模式,到了另一个时期就有可能是错误的。人们的明智之举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前进,与时俱进,不断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并且及时改善自己的心智模式,以适应形势不断发展的需要。

4. 心智模式的作用或影响

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有的心智模式的存在。要提高人类自身的生存质量和组织的效率,就认真对待心智模式。

(1)心智模式会影响我们所“看见的”事物。

   中国有句俗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这句话是很成问题的。眼见的东西未必实,眼睛通常会骗我们,而这种骗的真正作祟者是心智模式。

(2)心智模式影响我们与外界信息交流。

    人总是处在组织当中,总要有与外界的交流。人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人的一种需求。

    这种交流出现障碍是难免的,但如果障碍太多或障碍长期得不到消除,对个人来讲是痛苦的,对组织来讲则是灾难。目前,在中国的企业中,这类现象是常见的。企业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的问题很难沟通,而且很多的中国企业管理都不会沟通。

(3)心智模式是影响人们行为的基础。

    所谓影响,通常是以一种概念化的表象出现的。例如,当一个人抱有“人是不可信的”这一信条时,他就会按这信条去衡量事物,对任何人都会去怀疑。

    成功的人有成功的心智,失败的人有失败的心智,要想自己成功,首先必须先具备成功的心智模式(积极的认知心态)。

5、心智管理模式的结构

在系统理论中有一个观点,即结构影响行为。这里的结构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行为的一些关键性的相互关系,它存在于关键性的变量之间。通俗地讲,系统是一个无所不在的结构体,人自身是一个系统,人又同时处于另外的系统中;组织是一个系统,组织也同时处于另外的更大的系统中。一个系统的行为是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因为系统结构往往决定了系统的运作机制。

以系统观点解释复杂状况的层次

第一层次可以称为“事件层次”,也是最浅显的层次。此时,系统关注的仅是事件本身,而并不是深究事件背后的原因,因而对事件采取的对策也就必然是反应式的,是针对事件本身的。 这是事件层次的观点(采取反应式的行为)

第二层次是“行为变化形态层次”。在这个层次中,与事件层次相比较为深入,较为注重根据行为变化的形态,进一步探讨其长期变化的趋势,注重考察行为的规律,因此它反映了对事件原因的重视。这是行为变化形态层次的观点(能顺应变动中的趋势)

第三层次是“系统结构层次”。它说明结构可以支配行为,或很多行为的变化形态是由更深层的结构所决定的。这是系统结构层次的观点(能改造行为的变化形态)

第四层次是“心智层次”,只有心智改变,系统才能改变。这是心智层次的观点(能改变结构的变化形态)

通过对心智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从根本上理解各种差异。人的改变,组织的改变,及至一个民族的改变都如此。

二、心智模式的性质

心智模式的研究从对象动力学本质出发,关注它动态的成长发展过程。心智模式预期、解释事件的方式是灵活的并且通过行为结果的反馈得到修正或拓展,但它本身又有着一定结构,促进或限制了此人可能的活动范围。

心智模式作为一种过程作用机制,它的性质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差异性

个体心智模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他们对事件的解释、归因和预测中。人们之间是有差异的,不仅是因为他们所选择解释和预测的事件有差异,而且因为对相同事件的解释或预测有不同的方式。在同一事件中,两个人的作用不可能完全相同,不论他们之间的关系多亲近。

2、预期性

心智模式允许个体通过解释事件的重复性来预期事件。通过描述或解释所建立的结构本质上是抽象的,在描述、解释的过程中,个人对一系列元素之间的异同作出辨别,因而他建立起来的结构同时包含了事件之间的相似性和对比性。

3、多元性

心智模式的类型是多元的。每种理论或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同样,几乎没有一类心智模式是普遍适用于任何对象的。

4、变化性

随着个体的成长发展,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会发生改变。对事件的心智模式是个体形成的知识和信念,将被用于对经验的检验。

随着个体的解释或预测在事件序列中逐步被修正,心智模式也经历着发展和进化。

5、发展有限性

个体心智模式的变化发展受结构本身的渗透性所限制。个体对某种新事物的学习并不是因为作用于个体的刺激的本质,只有当个体内部模式结构允许个体关注这个刺激时才发生学习行为。

从经验中获得的新观点只代表事件本身,要想将它内化为自己的观点,需要个体对它作出个性化的解释。

6、相似性

人的心理过程建立在不断对事件的描述、解释和预测活动基础上。两个经历着不同事件的人可能采取相同的行为,心智模式的相似性是相似行为的基础。

7、共鸣性

在同样或相似的文化背景中,人们倾向于有相似的知觉和行为,但这并不保证社会的和谐。为了在和他人的关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个体不仅必须多多少少和他人对视、沟通,而且要接受他人看待事件、解释问题的方式,甚至包容他人的心智模式。

三、心智模式产生的负面效应

删减效应

每个人的感官不断接收来自日常生活事件的各种不同刺激,却因其心情、兴趣、注意力和警觉心而筛选出不同的资讯,而对所关注到的资讯进行整理,便建构出对事情的看法。此种看法“习惯化”,之后,就成为心智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种删减效应让心智模式得以从社会生活事物的混沌中逐步产生,也让相同社会生活经历中的两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心智模式观点。

建构效应

建构效应与删减效应相对应,它让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在个人的想象中出现,其作用只为让个人相信他所“想要”相信的事物,从而完成他的观点。在此过程中,心智模式被塑造出来,同时它也发挥对外界事物建构图像的作用。

曲解效应

曲解效应是指个体将外界事物的形貌,依据个人意愿删减不重要部分以及建构出个人“喜爱”的形貌,从而将其曲解。此一效应的威力是将“哈哈镜”中的影像误当成正常的图像,从而建构出曲解的心智模式。

一般化效应

一般化效应指的是用一项经验来代替整群不同的经验,是通常所称的“以偏概全”。人类归类的能力来自于一般化效应,人类也采取一般化效应来处理或应用基本知识能力于不同的情境中,使得个人得以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还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四、心智模式的影响因素

心智模式是一个相对动态发展过程,具有的社会历史性。

1、个人因素

由于心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心智模式产生影响,体现在不同年龄、性别、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和工作职位等方面

岁月的流逝带给每个人一笔历史的财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

不同性别群体的心智模式存在差异性。男女性别在信息汲取的方式和内容上有差异性。

教育背景对心智模式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反映在心智模式中表现为不同的知识结构。

工作经历和工作职位的不同对心智模式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影响。

2、个人性格特征

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一种稳定的特性和倾向系列,它超越于一般的情境性,决定着人们心理行为(思想、情感、行为)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性格特征表现为多侧面和多维度。

自我效能感是性格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班杜拉(1997)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生产性的能力,它能使个人整合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的技能来获得最终目标。

五、战略性心智模式的特点

1、全局性

 所谓全局,就是事物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从空间上说具有广延性,是指关于整体的问题;从时间上说具有延续性,是指关于未来的问题。战略心智模式的全局性特征,就是个体决策时必须有广阔的空间视野,善于全方位地思考问题。

2、系统性

个体战略心智模式的系统性就是个体决策时必须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首先考虑全局,集中精力规划全局,但同时又必须兼顾局部。

3、前瞻性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决定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个体战略心智模式的前瞻性,就是个体决策时,不仅要看到过去和现在,更要看到未来。要立足今天,总结昨天预见明天。要善于静中见动,预见未来,深思致远,谋划未来,揭示规律把握未来。

4、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

多样性与统一性是相对而言的,它要求个体在思维时能够既多样又统一,并灵活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和目的出发,对事物进行多因素、多层面、多变量的思考。它的主旨是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多方面、多环节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个体心智模式不能拘泥一个方面、一个向度,不能仅从单一孤立的方面去认识和处理问题,而要着眼于个体提高心智模式的灵活变通性。

5、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结合

动态性是相对于静态性而言,它是个体在反映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要使自己的心智模式认识客观实际和变化发展,要把自己的理想膨望、追求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主体对客体占有的本性决定的。

6、创造性与常规性相结合

创造性是指个体在认识或处理问题时,能够超越常规,提出新思路、新见解和新对策、新措施的总和。创造性与常规性的统一都是个体心智模式的可贵品质。它表明了个体不仅能够认识客体的现象和本质,而且能够出于平凡,独辟蹊径,发明创新,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开拓性。

六、心智模式的自我管理原则

心智模式的自我管理应遵循如下原则:

1、坦陈自我的心智模式

改善和优化心智模式的前提是认识个人目前的心智模式,并体察它与现实的距离。经验的方法可以是内省和反观。

2、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

这是心智模式优化的关键。

3、寻找合适的学习方式

心智模式具有个体差异性,完善和优化它的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要从个人心智模式的特点出发,寻找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

三)知识经济时代、心智资源开发的时代

一、知识创新与心智模式的创新

1、以知识为基础设立职位

随着知识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资源基础,使得如何有效的管理和组织知识、提高知识的利用效率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任务。

如美国的Buckman   Labs公司规定:在知识共享中,表现最佳者可赢得奖金和管理职位。

2、将约束人的权力型组织变成学习型组织

领导将从地位权威型向知识、专家、关系型转变。员工将从劳动和简单技术型向知识、能力、技能、素质型转变。这是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管理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中,企业组织的一个根本性变化,企业的组织是一个有利于不断学习的组织。

3、知识共享的虚拟工作空间

在企业内部建立知识共享的网络系统,打破部门分隔,减少重复性劳动,以提高知识的使用效率,是现代知识管理的另一特色。如美国的3M公司,对6万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了更新,公司内部设立了一个机构负责协调创造力和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

4、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评估

为了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评价水平,西方一些大公司里建立了员工自我管理和评估的网络系统。通过这个网络,员工可以通过自学保持职业的领先水平。如施乐公司在网络中设计了职位职能标准,对每个岗位列出来近25条关键性职位胜任技能,并把技能的条件标准化作为工作胜任指南。

5、传统权威衰落的平等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实行自上而下权利分配的原则,以及体现管理权威的目的。这种维护权威的传统管理模式在知识型企业中正在衰落,代而取之的是一种民主平等的扁平型组织结构。

从上述知识型企业的五大特征中可看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管理正向着更有利于发挥个体创造性,迫使每个人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评估的管理模式发展。归纳起来,这种管理所具有的性质将是目标、价值观和心智模式。    

(四)一个亟待开发的领域,改变人们命运的途径

分析深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心智面纱”。

心智模式的研究我们来说应该是既陌生又不陌生。说它陌生,是因为这种提法是近几年才有的;说它不陌生,是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了。 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极为精辟的论述。

人格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积淀在人类行为上的反映。而文化传统铸造成了一种民族思维的习惯,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心智模式。我们必须把人格的分析建筑在心智模式分析的基础上。

不能否认的是,中国文化传统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心智模式确有许多与今天的社会发展不相符合的方面。这些正是我们需要提出来的,也是研究心智模式的现实意义所在。    

一、“随便”心智(低效率的工作方式)

在人们的嘴边,有一个词使用的频率是相当高:随便。请客吃饭,主人请客人点菜,客人必说“随便”。

到别人家去做客,主人问客人想喝什么,客人也必说“随便”。甚至有人去商店买东西,也是请售货员“看着给吧”。但不要真的相信这个“随便”就是“随随便便”。当对方说“随便”时,你必须揣摩一下这“随便”的含义。

因此,中国的企业中、组织中到处是“悟文化”的影子,人人都以为自己看明白了而不说破为高明。这种心智是造成中国组织效率比较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鸡头心智(难以与人合作的处世哲学)

所谓“鸡头”心智,用中国一句俗话说,即是“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这是中国人在家以外的组织中处世的一种哲学。抱着这种心智的人,与他人的合作均是一种有限合作。

三、麻将心智(无效率内耗的斗人哲学)

 所谓“麻将心智”,是指这样一种心态:我不和,也不能让你和。在社会实践中,这类心态的泛滥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一个组织中,一个部门为另一个部门设置障碍的一事比比皆是;在市场上,竞争不过,采取别的手段玩一个同归于尽的游戏也是常有的;在生活中,邻居之间的争吵,最后大家什么也得不到,但却还心安理得; 男女恋爱,女孩子认为为中意,想另择良偶,男方竟可以使出破相的手段,谓之“我得不到,别人也,别想得到”。这些现象的根源就在于“麻将”心智。

四、“本位”心智(难以与人协作的本位主义)

   “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中国2000年来承传的本位心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一心智给中国组织带来人人各自为政,互不协作的利己行为,使组织僵化、呆滞、无效率。

五、“归罪”心智(可以找100个理由为自己失误开 脱的“愚人心智”)

人往往是具有极强的防卫心理的。心智模式深藏在心中,极难被人察觉。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即“归罪于外的偏好”。所谓归罪于外的偏好,是指当行为出了问题后,人们常常归罪于外。由于归罪于外的倾向存在,人们会更难检视自己的心智模式。要想突破自己的防卫机制需要了解和学习很多东西。

六、“面子”心智(用人情化替代人性化管理的“无制度”心智)

    传统的中国企业,在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问题上,总是以任人唯亲,非任人唯贤。 对人的问题总是采取以谁有背景来决定是否任用。因此,在岗位上采取的是以人定岗,以岗设事的人情面子做法。而违背了科学规范的人性化管理,即制度--因事设岗,因岗设人,择优任用的原则。人们只要承认以下几点,了解自我心智模式的过程可能比较顺利:

总之:

1,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有缺陷,2,心智模式没有对与错,只有如何完善,3,心智模式深藏心中,不易发现,如果不是主动自我检视,就永远无法觉察自己的心智模式,4,心智模式的完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五)人类重新认识与开发自我心灵世界的解谜

一、心中固有的一切,障碍你的双眼

当我们认识周围的人和事时,心智模式也在参与。 我们经常讲,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这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总会依据心智中已有的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思维和假设、形象、故事来对事物做判断。这就必然出现对事物进行主观判断。当你发现这个判断有误时,很多错误已经铸成了

另外,我们的心智常常将具体事项概念化,以简单的概念替代许多细节,然后用这些概念来进行推论。这些跳跃式的推论常存在于我们心中,它表现出来时非常自如。不幸的是,这种推论判断则常常发生错误。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推论的阶梯”。

每个人向别人所展示的推论,永远只是这个推论阶梯的一部分。或者说,别人所能看到的或所理解到的,永远只是一部分。

只有他自己能够找出全部。但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十分可悲又被人忽略的事,那就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怎样去发现自己内心这推论的阶梯。两个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人观察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描述,这是因为,他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自我心中的假设去认识外界事物。

二、 心智模式是一把双韧剑

1、心智模式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有以下益处:

1.1, 心智模式的形成和存在,可以使我们以最快捷、最小的成本去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这种心智模式一旦形成,我们再次遇到类似同样的人和事时,就没有必要像第一次认识这些人和事那样,从收集每一个原始的信息开始,然后在收集足够信息基础中,得出定性或定型的认识。

例如,美国的大公司在招聘人员时,不仅注重知识水平,更看中经历。人们经常讲的一句话是:经历就是财富。

1.2, 心智模式是人生安全的保护网。每一个人的头脑中有许多“怕”和“危险”的概念, 事实上在这些概念的背后,有许多“怕”和危险的经历及警告形成的认知模式。这个认知模式的存在,形成了一个自主的安全防范系统。,即“一遭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例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告诫人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应有一个对人辨别和防范的心智体系。

1.3, 丰富多彩的心智世界是滋润我们精神生活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在现代社会中,不怕你是一个物质上的贫穷者,就怕你是一个精神上的贫穷者。物质的暂时贫穷或短缺,不仅可以通过丰富的精神来弥补,还可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

例如,当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望着明月引起思乡之情时,对明月的感受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心智模式的不利方面有以下几点:

2.1,自我封闭

心智模式有一个偏好,就是将自己的缺点、不利的一面过度放大,在未认知和办事之前,心智模式已经提前编造好了一个“我不行“的故事。遇事尚未对其进行考察时,头脑中就已出现了畏难情绪,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低估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这种思维定势的人,并不是真正遇到难做的事时才有这种想法,事实上他不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是如此,只不过表现程度不同罢了。

2.2,夸大不利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想法,认为向别人述说内心的痛苦、不满或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时,别人一定会笑话自己软弱无能。长此以往,不能敞开心扉,与周围的人交流,你就失去了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失去了与朋友和同事共享在交往中形成的人际资源。因而,也就不能在使自己了解别人的同时,让别人了解自己。一个自我封闭者,在他的心智模式中,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我,因而往往出现畏难情绪,怕遇事,怕见人。

2.3,多疑

所谓过度类比,是一种反田忌赛马的现象,即常以自己的不足去与别人的优胜面比较,常常引发自己的苦恼、偏执,从而导致认知的偏差。有这类认知毛病的人,就是遇事总是与别人比,而且在比的时候,总是以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这样一比,自然是感到自己不行。在没有确立自我之前,就去与别人进行各种比较,那比到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看不见自我。

2.4,过度类比

对周围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和高度的安全防范心理,对周围的人和事怀疑大于信任。这样的人特别容易掉入编故事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而且常编造一些捕风捉影的事来缓解自己的怀疑。这实质是一种病态心智,因为这种多疑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存在着危害自己的因素。对同样的人和事,一般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认知状态,并融入其中。但具有多疑心智屏障的人,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进入认知状态,而且很难融入。不仅影响着其快乐的人生,而且也影响其身心健康。一个多疑的人经常生活在沉重的心理负担重压之中,长此以往,就会造成生理的影响。

2.5,求全的完美主义

 “美”本身就足以引起人们好的联想和感觉;“完”是终结和结束的意思,所以完美更进一步可以理解为美终结了,完蛋了。具有求全、求完美心智的人,他们的牢骚是最多的,不满的情绪常有,指责挑剔最多,很少从他们那里听得到赞美的话。他们待人苛求,在细节小事上纠缠不清,很难与人合作,也很难成就大事。他们自以为是完美的,却不知这种完美主义的心智偏好成了他们发现现实世界完美的屏障,现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完美在他的眼前他却不知。完美的极端使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完美的世界中。

三、 心智模式是一个难以控制的精灵

在现实生活中,心智模式带来的并不全是鲜花和美酒、信心和欢乐,在更多的时候或在更多人那里,带来的还有消极、苦恼、沮丧、怨恨、失望和挫折。

在今天,我们在一个组织和团体中,听到的最多的是什么?往往是牢骚。在生活周围发现的最多的是什么?是问题。当我们从外求转向内求时,面对的就是心智世界。

在现实世界遇到的痛苦与快乐、自信与自卑、创新与保守等问题,并不全是外部世界的问题,更多的是由我们心智世界中已经形成的那个心智模式造成的。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自己的心灵地图。

当我们认知和处理某件事时,认知方式和处理方式并不完全是就这件的需要而形成的,在更多的情况下,则是心智世界中的这张心灵地图先入为主诱导着去完成这种认识。

四、心智模式的自我诊断与审视

反射环路:

我们的假定影响我们下次选择的资料.

推论阶梯

  1. 可以观察到的原始材料
  2. 从观察中我选择“想要的资料”
  3. 我赋予这些资料意义
  4. 根据我的解释我作了假设
  5. 我下了结论
  6. 对于这个世界我 建立了某种假设 (再循环到2)
  7. 我根据自 己的假设 采取行动

心智模式的检视最关键的步骤是辨认“推论的阶梯”,发现自己在哪一环节发生了跳跃。这种跳跃式的推论存在于我们的心中,但它表现出来时却非常地自如。按心理学的观点:在任何时候能理解的不同类的变数是有限的,因而在处理大量具体的细节时,常有顾不周全的地方。因此人们往往来不及去辨认,当心中的假设可能与看到事物的某一个细节吻合,判断就油然而生,以致于常常发生跳跃式的推论。

造成这种跳跃的心智模式有四方面的认知因素:

        1. 认定我们选用的原始资料都是真实的

        2. 认定事实真相是显而易见的

        3. 我们的信念是以真实的原始资料为基础

        4. 我们信念都是事实

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认知心态:

常见的几种:

1,我们所选用的原始资料,或所看到的原始资料可能不是真实的。(因为通常我们只能看到这种资料的某一方面)

2,事实的真实情况不是显而易见的,甚至看到的、听到的都可能不是真实的。(通常,事实的真相是需要抽丝剥茧式的观察来得到的)因此,发生在这两种认知下的推论,都是因为跳过了辨认原始资料的环节,也是人们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方面。

3,根据事实的资料进行判断得出的信念都可能存在差错的方面,更不用说是可能根据不真实的信息。(当然,通常人们下判断时都已认定原始资料足够了,这与信心无关,而与前面的两个认知假设有关。)

4,个人所认定的信念并不都是事实。从理论上讲有些人会不同意这句话。但观察一下人们的思考过程,就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持与此相反的假定。这是人们错误假设的由来。在错误的基础上进行跳跃,结果肯定是更大的错误。

因此,要检视自我的心智模式,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心中固有的信念。这些信念不是人们头脑中已经很清晰的信念,因为它在人的思考中已经形成了习惯,因此人们几乎并不一定知道它的存在。而这才是我们审视心智模式的障碍。所以要审视自我的心智模式,必须坚持以下的原则:

1,开放自我的心灵

所谓开放心灵,是指建立一种广为接纳外界信息的学习机制。因为个人心智模式的审视,往往需要一个行动过程,即必须依靠别人,因为我们周围的人事实上都是我们自己的镜子,常拿来照照才能看到自己。不开放自己,如同不愿拿镜子照自己一样,很难看到自己。

2,放慢思考过程

走上推论的阶梯,很难再走下来,往往是碰到一个钉子才会下来。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应该有意识地放慢思考的过程,就如同慢速放映的电影一样,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看到丢失的环节。关键在于不要急于下判断,而这下是审视自我心智模式最难做到的一件事。需要在思考问题时,特别是对某一事下判断时,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先不要得出结论。在思考上有一个间隔,就会使人发现自己心中已经存在的假设。

3,反思和反问

对自己问为什么,特别是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问为什么,是人们审视自我心智模式很重要的原则。而这也是人们通常做不到或不想做的。人们习惯于探究别人的想法和行为的根源,而对自己的却从来不去考虑,这使得在社会上不知自我心智模式的人太多了。通常在一个组织中,当人们之间的矛盾产生时,多反问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很多矛盾的根源所在都会一目了然。人们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的不只是外在的,而且假象居多,要了解真实的自我想法,不反问是难以的。

4,语言与想法的对应分析

人们的语言反映了人们的想法,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规则。但不幸的是,现实中,人们所说的并不完全反映人们的所想,至少不完全反映人们的所想。即使是号称最直率的人,也会有言不由衷的时候。在一个企业的组织内,这种情况更为普遍。必须学会分析自己的语言与自己真实想法的对应,这样才能发现心智是如何操纵状况来避免真正的想法,结果使状况无法获得真正的改善。

(六)形成心智模式的四大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主要是指心理学所说的“气质”。气质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人体内有四种液体:

胆汁质O型血型,粘液质A血型,多血质B血型,抑郁质AB血型。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大量试验,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为解释人的气质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他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分为四种基本类型,这四种基本类型与卡伦的分类相符合,如下图:

A 型人的特性、长处、缺点

A型人的性格中,长处方面通常是顺从、谨慎、细心、有自省力、感情丰富、富有同情心、肯牺牲、包容力强、文静等等。而性格上的缺点通常是容易担心、情绪化、意志不坚定、不够果决、孤僻、不懂得交际、悲观、内向、羞耻心很强、自我伪装的倾向很高等等。

A型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往往一点小事,就会激起敏感的反应。

A型人气质上的最大特征就是不相信自己,同时也不相信别人,所以在所有的性格表现上(长处、缺点)始终有着没有自信的影子。

  • 猜疑心。不论在何种环境中,A 型人都能顺应环境,甚至以一种顺从的态度来生存。A型人,无论外表表现得多么大胆、开放,在内心深处,永远猜忌着许许多多的事。
  • 容易受感情所支配。A 型人的原动力就是感情,对色彩的喜好,对声音的感觉,对美的感受,甚至生活的安排,都是凭借着感情作选择。在感情上,想表现的意愿很强。
  • 牺牲性的色彩。A 型人可以为了亲人的幸福、世界的和平、公司的发展、团队的胜利,甚至国民福扯,牺牲个人。将自己完全奉献出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便会渐渐冷却下来,可谓热得快,冷得也快。
  • 乔装掩饰的态度。A型人不只对周围的人猜疑心很重,就连对自己也一样。没有坚定的自信心,使得A型人总是将自己的真面目包装起来,甚至以警戒的心掩饰自己。十分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常为他人的看法而高兴或者忧伤。
  • 好奇心很强。A型人,对事情或人都有一股强烈的兴趣,好奇心十分旺盛。A型人,通常耐性很强,但是一旦忍无可忍的时候,所进裂出来的爆发力是很强的。
  • 守住自己的世界。A型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很强,但是对他们而言,这并不代表妥协。A 型人,可以说是完全为建筑自己的世界、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而活的人。
  •  直觉性很强的人。A 型人直觉性很强,能将许多理论堆积起来,加上日积月累的判断能力和平常获得的学说心得,在一瞬间能把握住,将原本所压抑的所有能力,在一刹那之间爆发出来。但是在另一方面却又非常保守。

0型人的特性、长处、缺点

  • 精力充沛的人。O型人非常重视客观的常识,任何事一定要先经过大脑一一地过滤、审查、判断,才会承认它的真实性。愈是严肃的气氛中,愈能让O型人感觉到生命的原动力和生存的活力。
  • 感觉比较迟钝。O型人对许多事物的思考方法都比较客观,在事物的认定上,较缺乏真实感,是十足的理论派。但是一旦进人现实生活的实际交往中,却会发现O型人感觉比较迟钝,即使是出于一片好意,却往往被人误解成恶意。
  • 模仿能力很强。在获得一些新知识和新技巧的时候,O型人往往能把握住大原则,从各个角度重新探讨,并再予以利用。以最小的知识追求无限的模仿精神,是O型人最大的创造力。
  • 明快的个性。O型人往往意志坚定、性情激烈、行为努力,但O型人很难适应和接受与自己价值观相违的观念。这是由于O型人明快的气质反映出自我肯定的个性,造成与其他人的观念不能相融的局面,他很自然地将他人的价值观视为劣等意识。
  • 能敏感地意识到他人的存在。O型人外表看起来好像总是很开心的样子,但是内心则是带有淡淡的苦涩感觉,因为O型人是很理性的,自我抑制力很强,不容易将内心感受表露出来。
  • 包容力强。O型人不喜欢空想,比较重视社会性的生活,会想争取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的机会。所以O型人比较活跃,会将具有的才华与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
  • 对感情很执著。在处理矛盾的人际关系,和面对工作上的挑战时,O型人通常没有办法在心理上作适当的调节,或在感情上自我欺瞒,以至于没有办法经由自我妥协,灵巧地解决事情。

B 型人的特性、长处、缺点

  • B型人性格的长处是淡泊、快乐、敏感、好动、社交能力很强、亲切、乐天、吵杂的。
  • 缺点是心浮气躁,没有耐性,没有坚定的意志,胆大心不细、容易意志动摇、行为夸张。
  • B型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言行受到抑制,或被人强迫做什么事的时候,就会迁就于环境的状况,但是没有转变余地的时候,会从如枷锁的环境中逃开。B型气质中的最大特征在于与外界有强烈的疏离感,以及自我肯定,B型的长处和缺点,从此特点看出来,B型人极具变化性。
  • 活泼的性情。对周围的变化相当敏感,反应十分敏锐,所以很能与人沟通;能言善道,不让人有不受重视的感觉,也不会得罪他人。
  • 强烈的疏离感。没有坚定而执著的心志、适应能力不佳,是典型的B型人个性。强烈的自我肯定,造成自信心太强,以致于有与人疏离的倾向。
  • 强烈的自我肯定。因为受到自我肯定心理的影响,B型人经常无视于他人的存在,和人谈话时总表现得无所不知的样子,而且对他人的批评,愤愤无法接受,并想极力反驳,做任何事都很有自信,讲任何话也都信心十足。主观意识颇强,但自觉性却很差,虽有实力,却缺乏谨慎。
  • 生命力很强。B型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虽然很差,但是对社会的抵坑力却很强,即使和社会脱节,仍不受影响,可以超越社会环境,发挥强劲的生命力。
  • 个性的转化很快。B型人的行为,在他人看起来,是突发性的、冲动性的,见不到行为目的,也看不到结果的。每天的言行举止都不同,即使做同一个工作,成果的展现也不一样,往往有出乎他人意料之外的行为发生。
  • 胆大心不细。即使有安定的收人,又有一份令周围的人尊崇的专门职业,家中还有万贯家财,但一旦遭遇某些问题的时候,却仍会放弃所拥有的一切,即使这个理由在他人看起来根本不成理由。
  • 感觉敏锐。受到敌人攻击时,许多B型人竟然能在无任何防身设备情况下全身而退,感觉到危险的存在,在无意中注意到自身的安全性,能乘混乱之势,巧妙地逃出来。B型人可说是直觉性强,并随着感觉走的人。

AB 型人的特性、长处、缺点

  • AB型人的性格优点在于观察能力很强,懂得用心机,亲切、客气、合群、有同情心、肯牺牲、喜欢自我反省。而AB型人缺点在于容易生气发怒、神经质、时常感到烦闷、赘言很多、容易妥协等等。AB 型人和A型人一样,容易受环境影响。AB 型人性格的差异性相当大,外表看起来,每一位AB型人,个性似乎都不一样,其实这和家庭生活环境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不过大致上说起来,仍然大同小异,AB型人大多会作出让周围的人感到很惊讶的事。
  • AB型人性格特征,可谓A型和B型的综合体。
  • 反应能力很强。妞型人,拥有客观而合理的决断能力,灵敏又好动,愿意的时候,可以对任何人都很亲切,这就是AB 型人所谓的反应能力。
  • 容易发怒。外表看起来,妞型人都是绅士或淑女,但是面临困难的时候,情绪会显得十分不稳定。在背后批评自己。
  • 个性明快,头脑清楚。在现实的生活中,AB型人是干那一行都出色的人,但是事情太多时,也会引起其反感,所以往往在最后关节,有与工作妥协的倾向,这也是气质不协调所造成的。
  • 好奇心很强。AB型人的言行举止,有时令人感到莫名奇妙。但是又常常在大胆的言行举止当中,透露出不寻常的智慧,AB 型人在资料的收集、分析上面颇有心得。
  • 个性活泼。自我表现欲十分旺盛的AB 型,不仅会说也会实地去做,因为他想将自己的成绩展现在众人眼前,不让别人对自己抱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 亦阴亦晴的性格。在活动中相当活跃的AB 型,有时会突然安静下来,这可能是由于受某句话的刺激所造成的,使得AB 型人急速地抑制感情,变得面无表情,只一味地沉默,在快乐的气氛中,AB 型人会突然想将自己和外界隔绝。
  • 不能意识到他人的存在。有许多AB 型人,生活在能发挥实力的环境中,却很少人能在大事上成功,因为许多工作,往往在最后腰斩,无法顺利完成,以致于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但是即使已获取他人的信任,AB 型人仍不这么认为,往往为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优心忡忡、患得患失,这是AB 型人性格上的特征。

二、文化因素

1、文化具有的三个基本特点

其一,文化的形成和传承都与人紧密联系,离开了人,无法解释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人的文化,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

其二,文化虽然借助于物质和社会组织而存在,但这只是文化存在的形态。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信息。 正因为文化是信息,所以文化存在的形态是多样性的,可以同时在多维时空中存在。

其三,文化是覆盖社会时空最广的信息。正因为文化是这种信息的存在,由此决定文化的这一特点。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以上所讲影响心智模式的文化,既不是指以文字形态存在的文化,也不是指某种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文化,而是指以生活中的社会生活为传承载体的文化。所以,人是一生中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吸收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人生经验的信息,形成相对稳定的心智模式过程;第二部分是将信息转化为物资财富的过程。

这两部分的关系,是前一部分的人生影响、决定着后一部分的人生。这种习得的传统文化信息有以下特点:

 其一,初始性。幼儿期习得的文化信息是在人的一生中获得的最早的信息,属于进入人的大脑中的初始信息。

 其二,原形性。幼儿期习得初始的文化信息,是心智模式原形形成的主要材料。在它决定下形成的原形心智模式,将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其三,不可选择性。幼儿期获得的信息,是在没有选择,也不可能在选择中习得,正如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和父母一样。

三、知识因素

1、知识学习的传统与现代差异

在人类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学习被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不仅学习的概念扩展了,而且学习的时间也大大延长了。传统的知识主要是指书本的知识。现代知识的概念,除了书本的知识外,还包括在生活、社会、企业等组织中获得的知识。传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学校,期中的知识可供终身使用。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速。学校的学习已不能满足知识更新的需要,终身学习是当代的学习理念,即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实践、持续不断地改变。

2、人类知识的两大分类

知识在我们的大脑中也分为两大功能:一是有些知识构成心智模式的原材料;二是通过心智模式的加工成为新的知识。

从心智模式形成的角度看知识时,人类的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加工知识的知识,即对人的心智模式形成有可塑性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旦获取,会受益终身;这些知识属于对价值理念、认知能力、审美能力、行为方式、情感方式具有提高、改善或影响的知识。

另一类是被加工的知识。被加工的知识主要是属于计算、语言、文字、具体的技术、某种规则、能够回答是什么的那些知识。

四、经验因素

经验是人脑从社会获取信息的第三条途径。经验的获得需要的是亲身的实践和经历。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起码是书本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均衡或统一。 而且,缺乏经验感受和信息滋养的心智模式,也是不完善的心智模式。从书本上尝到的知识需要在与实践的碰撞中再度升华、创新和验证;在知识的滋养中形成的心智模式也需要在丰富的经历中汲取营养,再度校正或修改。

人的一生中,心智模式的形成和演化,要经历三个大的阶段:

1、心智模式形成的第一阶段

幼儿期习得文化形成的心智模式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是具有民族文化、民族思维和行为特色的信息,也有从家族中获得的具有本家族特色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作为构成原形心智模式的原始材料,一旦形成,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2、心智模式形成的第二阶段

青少年时期,在学习知识中形成的心智模式是心智模式发展的第二阶段。

在强大的外力下,大量知识学习的进入,对原形心智模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处于混沌状态的原形心智模式出现特化。如有的表现出对学习数理化的优势;有的表现为对学习文科的优势;有的表现出明显的艺术才能;有的非常活跃;有的沉默寡言等等。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特化现象,使父母早期的诸多期望变成诸多忧虑。对此,父母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形成与子女的对立情绪,对子女的心智发展会形成某种障碍。

二是对原形,模式进行不断的修改和校正。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充满选择和幻想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诸多麻烦和压力的时期。现代青少年的烦恼和痛苦,很大一部分是在心智模式转换过程中出现的。

3、心智模式形成的第三个阶段

青少年时期形成的心智模式在进入社会之后的实践和人生经验中,进行再次的修改和验证,是人的心智模式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心智模式走向定型的阶段。在大量的经验中,不断将人导向成功的那些心智模式会更加固化。如果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挫折,就存在一个对原有心智模式修改的问题。

在心智模式发展的第三个时期,青少年时期的心智模式发展是最重要的时期。目前,对青少年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教育,更要从心智模式发展的角度、进行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

(六)心智模式改善的方法直指人心的修炼

一、“终身学习”走向盈利的人生之路

二、 以“空杯”的心态对待人生

三、心无一物的静

四、“否定自我”慎独与反思

五、爱心与善意融入共享世界的路径

1、静能使我们看到一个清晰的自我

2、深度的静,可以启动潜意识层次的智慧,激发灵感的创新功能

3、静可以使思维更加有序化避开情绪的干扰,更客观地认识事物。

4、冷静出智慧,静可以使你的情绪下沉,理性上升

5、静可以使身心得到休息,形成智慧的孕育和积累

性格工厂

        世上几乎所有父母都认定性格对孩子的人生成就举足轻重。世上几乎所有政府的脱贫计划都认定性格无足轻重。
        布鲁金斯学会的学者理查德.里夫斯最近在《国家事务》月刊撰文指出,正统的进步和保守政策观点都把个人当做抽象物来对待-仿佛他们都是“空心人”物种,命运完全由经济结构主宰,而不受性格和行为影响。
        不难理解决策者为什么回避性格问题。没有人愿意被认为在责备受害者-传播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不够爱自己的孩子、穷人的价值观不正确等恶言恶语。再者,多数理智的人也会怀疑政府能有什么举措来改变人们的性格。
        问题是,忽视性格和行为的政策结果令人失望。过去十年左右的社会调研再次印证了在任何其他时代都不言自明的道理-如果不能帮助人们变得更坚韧、勤勉、节俭,那么全世界所有调拨现金政策的成效都不会长久。
        里夫斯总结该领域的研究后认为,能动性和自制力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几乎和认知能力的作用一样大。近期的研究也表明,不同收入阶层人群相应的自制力水平差异很大。研究人员通常用枯燥的测试来检验谁能集中注意力坚持完成任务。在收入水平前五分之一家庭长大的孩子在这些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能性是在收入最低那五分之一家庭长大的孩子的2.5倍。
        研究性格随年龄发展的学者普遍认为危言耸听的说教没什么作用。近来一些学校开设的、肤浅的“性格教育”课程也没有什么效果。然而,古往今来的智者发现了至少四种有效途径令攀登过程容易一点。而政府支持的计划在所有的领域中都有用武之地。
        首先,习惯。人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行为,那就能最终改变性情。在小事上有自制力的人更容易在危难时刻做出有自制力的壮举。高素质的幼儿园、K.I.P.P学校(“知识就是力量项目”的缩写,是美国一个特许学校集团,致力于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亲子训练班,通过鼓励年轻的父母和学生遵守基本礼仪、奉行微小但经常性的自我克制,取得了长久的效果。
        第二,机会。也许你可以通过钢铁般的意志力进行自律。但是大多数人只有看到当下的克制和更好的未来之间具有现实关联时才能拒绝眼前的短暂愉悦。年轻女性如果能够看到有经济条件坚持读完大学的前景,她们成为少女妈妈的可能性就会少得多。
        第三,榜样。性格不是个人单独形成的,而是在社区和长者的潜移默化下培养的。持中间立场的民主党团体“第三条道路”建议政府成立一支“婴儿潮服务队”。现在每天有1万名婴儿潮时代出生的人买进65岁,其中一些人可以加入一个类似于美国国民服务队的组织,帮助低收入家庭攀登社会流动的阶梯。
        第四,标准。人们只有在对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有确切想法后才会克己自制。哈佛大学的马丁.韦斯特和其他人的研究表明,某些特许学校学生的自我期望更高,自我要求的标准也更加严格。
        性格发展是一种具有特质性的神秘过程。但是如果家庭、社区和政府能够对人抱以热忱,建立相应的制度,那么,阻碍社会流动、击碎美好梦想的疏离感和不信任感就会减少。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悟道

行者企远,思者止心。由行至典乃汇,由思至践乃绎。凡事物无出其二。但行者远兮,思者亦远兮,悟之道由其性也,悟之驰远由其境也!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李嘉诚的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Forums: 

Life performance一个月前我去香港,和李嘉诚吃了一次饭,感触非常大。李先生是华人世界的财富状元,也是大陆商人的偶像。大家可以想象,这样的人会怎么样?一般伟大的人物都会等大家到来坐好,然后才会缓缓过来,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有个名签,我们企业界20多人中相对伟大的人会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他桌,饭还没有吃完,李大爷就应该走了。如果他是这样,我们也不会怪他,因为他是伟大的人。 但是我非常感动的是,我们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先生在门口等我们,然后给我们发名片,这已经出乎我们意料——就是李先生的身家和地位已经不用名片了!但是他像做小买卖一样给我们发名片。发名片后我们一个人抽了一个签,这个签就是一个号,就是我们照相站的位置,是随便抽的。我当时想为什么照相还要抽签,后来才知道,这是用心良苦,为了大家都舒服,否则怎么站呢? 抽号照相后又抽个号,说是吃饭的位置,又为大家舒服。最后让李先生说几句,他说也没有什么讲的,主要和大家见面,后来大家鼓掌让他讲,他就说我把生活当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吧。然后看着几个老外,用英语讲了几句,又用粤语讲了几句,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了。他讲的是“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就是让自己强大起来要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生活和社会当中,不要给大家压力,让大家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来接纳你、喜欢你、欢迎你。之后我们就吃饭。我抽到的正好是挨着他隔一个人的位子,我以为可以就近聊天,但吃了一会儿,李先生起来了,说抱歉我要到那个桌子坐一会儿。后来,我发现他们安排李先生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临走的时候他说一定要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要握到,包括边上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关上才走。这就是他的追求无我,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他都做到了。 一个成功的人对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一些事情偶有所得,有点成功,他的自我就会让别人不舒服,他的存在让你感到压力,他的行为让你感到自卑,他的言论让你感到渺小,他的财富让你感到恶心,最后他的自我使别人无处藏身。李先生不一样,他要追求无我,建立自我的同时又要追求无我的看法等等。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对人生,对周围世界怎么相处。 (冯仑)

致命想法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Forums: 

★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 2、非黑即白看世界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 3、无止境地追求卓越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

  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大胆不讳地提醒他。

★ 4、无条件地回避冲突

   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 或其他部门看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来自男人爱微信:nanrenai520)。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 关系。

★ 5、强横压制反对者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事业生涯。

★ 6、天生喜欢引人侧目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 7、过度自信,急于成功

  这种人过度自信,急于成功。他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大多是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 8、被困难“绳捆索绑”

  他们是典型的悲观论者,喜欢杞人忧天。采取行动之前,他会想像一切负面的结果,感到焦虑不安。这种人担任主管,会遇事拖延,按兵不动。因为太在意羞愧感,甚至担心部属会出状况,让他难堪。

  这种人必须训练自己,在考虑任何事情时,必须控制心中的恐惧,让自己变得更有行动力。职场中最有效地生存法!

★ 9、疏于换位思考

  这种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难了解恐惧、爱、愤怒、贪婪及怜悯等情绪。他们在通电话时,通常连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题,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们想把情绪因素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这种人必须为自己做一次“情绪稽查”,了解自己对哪些感觉较敏感;问朋友或同事,是否发现你忽略别人的感受,搜集自己行为模式的实际案例,重新演练整个情境,改变行为。

★ 10、不懂装懂

  工作中那种不懂装懂的人,喜欢说:“这些工作真无聊。”但他们内心的真正感觉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们希望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但是他们又不喜欢学习、求助或征询意见(来自男人爱微信:nanrenai520),因为这样会被人以为他们“不胜任”,所以他们只好装懂。而且,他们要求完美却又严重拖延,导致工作严重瘫痪。

★ 11、管不住嘴巴

  有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些话题可以公开交谈,而有些内容是只能私下说。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没有心机,但在讲究组织层级的企业,这种管不住嘴巴的人,只会断送事业生涯。

  他们必须随时为自己竖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么可以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样的MM最好找工作……

★ 12、我的路到底对不对?

  这种人总是觉得自己失去了职业生涯的方向。“我走的路到底对不对?”他们总是这样怀疑。他们觉得自己的角色可有可无,跟不上别人,也没有归属感。

一个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作出改变的人,永远都是最强大的人,因为他会一点点把自己的弱点变成优势,反而更加强大!做一件事之前不要想这件事我没做过之类的退缩,而是要思考这件事怎么去做好

高情商意识与行为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Forums: 

高情商9S第一:不抱怨、不批评
高情商的人不批评、不指责别人,不抱怨、不埋怨。其实,抱怨和指责都是不良情绪,它们会传染。高情商的人只做有意义的事情,不做没意义的。​​
 ​
第二:热情和激情
高情商的人对生活-、工作和感情保持热情,有激情。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让好的情绪伴随每天。不让不良情绪影响生活和工作。​
 ​
第三:包容和宽容
高情商的人宽容,心胸宽广,心有多大,眼界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高情商的人不斤斤计较,有一颗包容和宽容的心。​
 ​
第四:沟通与交流
高情商的人善于沟通,善于交流,且坦诚对待,真诚有礼貌。沟通与交流是一种技巧,需要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摸索。​
 ​
第五:多赞美别人
高情商的人善于赞美别人,这种赞美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看到别人优点的人,才会进步得更快,总是挑拣别人缺点的人会固步自封反而退步。​
 ​
第六:保持好心情
高情商的人每天保持好的心情,每天早上起来,
送给自己一个微笑,并且鼓励自己,告诉自己是最棒的,告诉自己是最好的,并且周围的朋友们都很喜欢自己。​
 ​
第七:聆听的好习惯
高情商的人善于聆听,聆听别人的说话,仔细听别人说什么,多听多看,而不是自己涛涛悬河。聆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聆听是更好沟通的前提,聆听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一种沟通。​
 ​
第八:有责任心
高情商的人敢做敢承担,不推卸责任,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正视自己的优点或是不足,敢于担当的人。​
 ​
第九:每天进步一点点
高情商的人每天进步一点点,说到做到,从现在起开始行动。不是光说不做,行动力是成功的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朋友们也更加愿意帮助这样的人。​
 ​
第十:记住别人的名字
高情商的人善于记住别人的名字,用心去做,就能记住。记住了别人的名字,别人也会更加愿意亲近你,和你做朋友,你会有越来越多的朋友,有好的朋友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