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管理(People oriented management)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乃是中国几千年管理思想与文化的结晶。人本管理首先强调自我管理或者称之为心智管理,目标是道德高尚,身心健康;再者强调人际的和谐与快乐;由此转入现代的目标行为管理、绩效管理或者团队建设,目标是打造以绩效为目标的具有主人翁意识的团队,服务于利益团体(与人际管理的区别是这里强调了利益目标),界定以团队与方法为基础的KPI目标绩效管理。自然科学的发展细化了目标绩效管理,确切地讲是细化了以测量为中心的方法管理,强调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的评估以统计学为中心,保障所有的措施、行动与路径都必须能够衡量(数字化管理),而且确保与目标之间具备相关性,西方将心智管理与人际管理纳入心理学范畴,强调良好生产实践的可持续性建立在人的尊重、满足、快乐和谐与士气的基础上,核心思想是所有的目标与方法是人创造的,强调人创造的主观能动性,人本称之为全员管理TM(Total management)。总之,心智管理、人际管理与全员管理称之为人本管理,核心为人。设备(Maintenance management维保管理 )、原料(Norm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正态分布管理)、自然科学方法(测量与路径)与环境管理(JIT准时化)不属于人本管理的范畴。
心智与人际构成和谐;心智与技能构成可持续个人绩效,亦即个人价值;人际与技能构成团体绩效,亦即社会价值;心智、人际与绩效构成可持续社会价值,称之为绩效。心智构筑个人快乐为核心;人际构筑团队快乐为核心;技能构筑工具方法为核心。
中国管理思想,在古代乃至现代的管理实践活动中都具有非常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文化的体现之一,一个国家的管理思想作为原创产品出口外销到另一个国家就不一定能起到相同的效果。比如美国和日本的管理风格就不相同,一个注重绩效一个注重资历。同样,当初我们的很多企业家照搬国外先进管理思想而忽视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环境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中国文化中的人性、关系、信义、仁爱、无为而治、文武之道等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这些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原创品。所以,在运用国外管理思想时,必须要结合中国独特的管理文化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归纳为儒家管理思想、道家管理思想、法家管理思想。
一、儒家管理思想
(一)、孔子的管理思想
孔子的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准则、以和为目标的伦理思想,是他的管理思想精髓。孔子认为,人类有着一种共有的道德本性,这就是相互间的爱、谅解和宽容。正是这种道德本性,使人们能够结合成和谐有序的人类社会。孔子把这种道德本性叫做仁。仁作为内在于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感情,就是爱心;作为外在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行为,就是爱人。内在的爱心通过外在的爱人行为表现出来。在现实社会中,要把仁的爱心正确贯彻到人们的实际行动中去,还要有一种能为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孔子认为这就是礼。礼在行动上体现了仁的要求,是实现仁的目标管理的制度保证。
1、和的理念与企业管理
中国的传统文化观非常重视人我之间、物我之间的协调、和谐、均衡、统一的关系,事实上这也看作是最佳的管理目标。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人的世界科学技术观》中说:“古代中国人在整个自然界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此视为一切人类关系的理想。”
但是由于“和”在形态上最终表现为和谐与统一,因此人们往往忽略它的差异和多样性,而把它和“同”的概念混同起来。“和”是指把不同事物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协调、相互影响,达到和谐统一,形成一种新的状态或产生出新的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而“同”是指相同的东西,重复相加,并不能产生新的事物,所以说“同则不继”。齐相晏婴曾对“和同”之别做过很好的分析。他以烹饪和音乐为例说,烧菜的时候要用醋酱盐等调料与鱼肉一起烹煮。调料的搭配,火候的掌握,都要恰当,最终达到最适宜的状态,这就是“和”。再比如音乐,把五声六律相互配合,通过疾、徐、哀、乐、刚、柔等演奏方法,形成悦耳的音乐,这也是和。反之,一种东西相煮的食物,谁愿意吃?用同一种乐器、同一种声音、同一种音调演奏,这种音乐,谁愿意听?孔子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认为:上对下搞一言堂,下对上曲意逢迎、随声附和等,都是“同而不和”,违反了治国的管理目标。
“和”的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就是强调“人和”,以调适和化解企业内部矛盾,使企业员工在共同价值观念和共同的企业目标基础上,形成和谐融合的氛围,产生出对企业的巨大向心力和认同感。比如有个老总,他给在外出差的员工打电话时,第一句话就是“兄弟们辛苦了”。每年春节前,他把一线劳动最累的员工请到餐馆,好好款待。同时,这位老总还把“家和万事兴”的理念推广到员工家属身上,每年清明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公司都放假,让员工回家尽孝。公司还设立“家属培训基金”,用来支援有发展前途的员工家属上大学深造。
以“人和”为目标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它不同以事物为中心的“合同管理”。在管理中,企业领导人处于主导地位。和谐气氛和环境的创造形成,要依赖企业领导人的重视、倡导和推行。尤其在非常强调“以和为贵”的东方文化中,这点更加重要。
2、仁的理念与企业管理
孔子认为仁包括了孝悌、忠恕、诚信、恭敬、宽惠、克己和智勇等内容。关于行仁的方法,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雍也》)。意思是说,作为仁人,自己想要立身于社会,也要帮助别人立身于社会;自己想要在事业上成功发展,也要帮助别人在事业上成功发展。凡事能推己及人,这就是行仁的方法了。这是从积极方面推己及人。另一方面,孔子又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意思是说,我不愿意别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从消极方面推己及人。无论从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推己及人的前提是人同此心,人我同欲,人对人充分的尊重和善意。
孔子的仁学应用在现在管理中,就是对企业进行人本主义的伦理管理。这种管理方法的特点就是以做好人的工作为核心,通过伦理规范和道德教化,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实现企业和谐有序发展的目标。这种管理思想和西方的软性管理理论不谋而合。
实施软管理,首先要求企业领导人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种爱心不是用小恩小惠作为笼络人的手段。日本松下电气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要办好企业,就必须“以仁心买人心”。松下公司不仅对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是优厚的,而且第一个在1965年实行5天工作制。1966年发放了住宅低息贷款,15年还清,使员工在35岁就能有自己的房子。1976年颁布实行抚恤遗属子女和延长退休年限,增加退休金和养老金。特别是当1979年世界经济萧条时,日本很多工厂倒闭,松下也面临困境,库存大量积压,公司建议大幅减产,裁员一半。当时病卧在床的松下幸之助拒绝了这个建议。他决定公司实行半日制,工资按天付。最终松下恢复了正常生产。松下幸之助有一句名言:“利用武力、金钱、智慧来命令别人做事,当然不会完全没有成效。但是能用道德感化别人的话,应该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他把信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归结到孔子的一句话:“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松下同志对我们老祖先思想的活学活用。
我们通常把这种软管理称作是老板对员工的感情投资,事实上,这对于化解企业内部矛盾,增进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等都有很明显的作用。日本本田公司总经理本田宗一郎,就倡导“慈爱主义”,以换取下属对公司的忠诚。东京有一家麦当劳店,老板腾田对过生日的职工,准假一天并赠5000日元贺礼。就连员工的妻子过生日,腾田也叫花店送去鲜花。这招尤其在老公把老婆生日忘了的时候尤其感人。大家想想,晚上老婆的枕头风还是比较厉害的。家里的老婆都被公司感动了,老公在公司还不得好好干。还有更厉害的一招,腾田就连职工的孩子过儿童节,也会送去5000日元,这样,孩子在幼小的心灵上就留下了爸爸的公司待人友善有爱心的深刻印象。真是应了邓小平主席的一句话,从娃娃抓起,这句话真是金科玉律。
如果大家把这种管理思想理念为小恩小惠加点小聪明,那孔子先生就不干了。孔子说了,仁的管理目标是双重的,既是对员工,也是对自己。既要管好企业,也要管好自己。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说:“对管理者最大的要求是管理好自己,而不是管理别人”。那么管理者应该怎样管理好自己呢?孔子说,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要“先之劳之”,就是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如果领导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那么就会“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感化、教育和说服员工,成为带动激励员工去实现企业目标的巨大精神力量。
3、义的理念与企业管理
义利是人们去经济行为的正当性做出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存在于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任何的管理模式之中。“利”的样子是以刀割禾,意思是收成、收获;“义”的繁体字是上羊下我。按照学者的考证,义是均匀分肉的意思。我们把义利二字结合起来看,利是指收获成果,义是指合理分配和合理行为。
在企业管理中,怎样赚钱,赚什么钱,必须要有个规范作为基础和前提。这个规范就是社会的公益,群众的公利,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义。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前提下赚的钱,才是合乎义的利,这就叫“义以生利”、“利从义出”我国清代徽商朱文炽经营茶叶的时候,如果出售的新茶过了期,就在交易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香港船王包玉刚,一贯主张真诚对待买卖双方合作者,决不损人利己。他的船90%以上是日本造的,而85%都是租给日本人的。当造船淡季时,日本船厂亏损大,包玉刚并不趁机杀价,而是宁可自己吃亏也一样订船。1971年航运不景气时,他依旧向日本订购六艘船,总吨位达150万吨,日本人大为感激。后来市道好转,日本船厂多的接不过来,但只要是包玉刚订的船,二话不说立即开工。包玉刚被日本造船商最尊贵的主顾,就是因为他义重于利。
(二)、孟子的管理思想
1、孟子管理思想的特点
孟子除了继承孔子以上的思想外,他的管理思想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性善论作为其管理思想基础
管理科学离不开人性问题,对人和人性的认识和理解是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前提。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指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和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一定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以及人性行为的假定”。孟子的管理思想是以性善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础。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在这里孟子用水往低处流这一现象,在证明人性趋向于善的必然性。孟子所说的人性并不是指人生来就有的一切本能,而是指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使人称其为人的特性,他所说的人性本善具体说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整个管理思想都是建立在对人的这一基本信念上。他坚信人心是向善,人的本质和行为是健康合理的。这是孟子全部管理思想的全部出发点和前提。
(2)“以德服人”的情感管理
孟子主张对被管理者要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主张压制惩罚。他说:“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服孔子也”。他还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这里,孟子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一种是以力服人,就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是以权压人,单纯靠规章制度惩罚人;另一种是靠说服教育,道德感化,和被管理者进行感情交流和思想沟通,这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前者是传统的古典管理方式,后者是现代才兴起的情感管理方式。主张“以德服人”实际上就是古代的情感管理方式,是孟子管理思想的又一特点。
(3)强调权变观念
孟子是一个灵活应变的人,他善于在处理现实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时运用权变的艺术,不拘泥于既定的清规戒律。 他认为权变是人生一种很重要的智慧,说:“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权是秤砣,它的特点是通过灵活移动来反映物品的重量,永远不固定在一个点上,所以用来形容变化和灵活性。这段话的大意说,道如果缺乏灵活性就会陷于死板僵化。人们之所以憎恶死板僵化的行为,就在于它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偏执一点而看不到丰富多彩的变化。孟子这种权变观点构成他管理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2、“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谈到民与君的关系时,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这段话用来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就是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其兴衰成败关键在能不能占有市场和占有市场份额的大小,而能不能占有市场以及占有市场份额的大小又完全取决于企业的产品为消费者接受的程度。企业只有赢得消费者的承认才能赢得市场份额,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优胜者。它强调人本管理还应该包括尊重关心消费者的愿望和偏好。只有不仅在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而且在企业外部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企业才能成功。
奔驰汽车公司就是一个榜样。奔驰汽车公司是以汽车品种齐全著称的,它研制了从小轿车到大型载重汽车等,共计160多个品种,3700多种型号,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顾客需求。不过仍然赶不上五花八门的顾客需求。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到奔驰汽车公司来想买一辆小轿车。在看过几十种颜色100多种型号的小轿车都不满意,原来他想要一辆灰底黑边的汽车。销售人员不得不失望的告诉他,现在没有这种车。
这件事被总裁卡尔.本茨知道了,对销售人员的表现十分生气。本次后来亲自找到了这个年轻人,告诉他两天以后让他来取车。
两天后,年轻人果然看到了他想要的那种颜色的车。不过他还是不满意,原来这辆车不是他想要的规格。这次接待他的是公司的销售部主任,这个主任心里也有些不快,心想:这人怎么这么不近人情,我们这么大一个公司,专门为你生产出一辆车,你竟然不满意。
不过他没表现出来,在耐心地询问年轻人想要什么规格、汽车车型和式样后,一一记录下来,告诉年轻人三天后到公司来提车。
三天后,年轻人看到他自己想要的车非常高兴。开车试跑一圈后,他说:“要是能够给汽车安个收音机就好了”。
销售主任很吃惊,因为当时汽车收音机刚刚问世,应用不多。而且很多人认为汽车上安装收音机容易导致车祸而反对普遍安装。但毕竟是主任,他谨慎的问了一句:“先生很想装一个吗?”年轻人坚定地点点头。销售主任犹豫了片刻后,说那您下午来取吧。年轻人虽然感到不好意思,但还是点点头。
最后这个年轻人终于买到了他中意的汽车。我们可以看出,奔驰汽车公司充分领悟到了孟子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把顾客的需求放在了第一位。
3、“以佚道使民”
孟子提出“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的主张。意思是说,如果统治者以宽松方式来役使人民,人民虽然劳苦也不会心怀怨恨。这种管理主张和现代许多公司正推行的弹性管理制度不谋而合。孟子的“以佚道使民”的思想正体现了这种弹性管理的精神。所谓弹性管理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充分体谅员工的具体困难,体现对员工的人道主义关怀;二是不拘泥于僵化严格的规章制度,实行弹性工作制度;三是在确保定额任务的前提下赋予员工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弹性管理的实质就是“要奖励的是成果,而不是汗水和冗长的工作时间”。
强生公司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统计表明,帮助职工解决问题提高了士气和生产率,采用弹性时间,也就是彼此达成特殊的上班时间和因家庭问题而休假的政策后,职工缺勤率下降了50%。照顾新生儿的休假使公司年均损失相当于一名职工年薪的32%,而另雇职工的损失则为150%。电报电话公司在实现特殊休假后,新做父亲的有60%的人3个月就返回工作岗位,其余30%的人6个人返回。由于实行了家庭支持计划,在1800名职工中,受益最大者解决生产问题最积极,提的合理化建议也最多。
4、“隐恶而扬善”
“隐恶而扬善”是孟子在《礼记·中庸》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意思是对一个人要少说缺点和不足,多讲优点和成绩,少批评多表扬。唐诗有“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孟子的这句话提出了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正面激励的原则。
管理学中强调“只有在别无选择而且绝对需要时,才动用惩罚和制裁。正面的奖励才是塑造长期行为的根本方法”。许多管理大师都提出了差不多相同的看法“一个老板能犯的最糟糕的错误就是不会夸奖”。
美国波威尔公司是一家生产塑料碗的企业,产品非常简单,也没有什么特色。但它却创造了年销售大约8亿美元,税前利润2亿美元的好成绩。这个公司取得成功的奥秘就是实行正面激励。经理人员把激励8万名推销员作为关键性的任务。激励的办法是举行大规模集会。每星期一晚上所有的女推销员参加本代理推销区的集会。会上每个人都要登台,登台的顺序刚好与上星期各人推销的成绩相反。这个过程被称为“加数计和”。她的同事要全体起立表示祝贺。凡是做了工作的,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枚徽章或者更多。大家想想这种激励方式有什么好处呢,一方面,这带有一定程度的惩罚,意味着直接对抗性竞争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整个基调是正面的,每一个人都是优胜者。整个评比过程是非正式的,大家可以在比较轻松的气氛中进行。
5、“嫂溺,援之以手,权也”
孟子的管理思想中很强调权变观念。孟子在《离娄上》中给学生讲了两个生活中的例子来支持他特事特办的主张。
一个例子是,小叔子看见嫂子落水即将被淹死,这时就应该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节规定,伸手把她救上来,这虽然违反了礼的规定,但却符合人之常情和本性。孟子说:“嫂溺不援是豹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授之以手者,权也”。
另一个例子是他的学生万章提出的“舜不告而娶”是否违礼的问题。舜的父亲很憎恶舜,几次想害死他,父子关系已经很不正常。舜要结婚,依据礼节应该先告诉父母,以征得他们的同意。但这对舜来说是不可能的。告诉他的父亲,舜就不能结婚,这样既破坏人的天伦,又造成“无后”这一最大的不孝。在这种情况下,“不告而娶”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合理选择。孟子说:“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音对,怨恨)父母,是以不告也。”
这两例都是在特殊情况下,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的做法,孟子都予以了充分肯定。因为它虽然违犯了了形式的礼仪,却符合一种更高的价值目的。所以后来董仲舒将权变思想概括为“反经而合乎道曰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礼有经,亦有权。”“经”是指“变中不易的常理”,“权”是指“应变的权宜”。
西方管理学家泰罗提出“管理的例外原则”。他认为,企业管理中在规章制度内能解决的具体问题应该交给下面的人去处理,企业主只需要关心“例外问题”,也就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的或非标准的各种例外情况。
1955年,索尼公司试制成功了第一代半导体晶体管收音机。产品在国内反映很好。随后盛田昭夫开辟美国市场。经过一段时间艰苦的宣传工作,订单开始多了起来。这个时候,美国一家大公司,布罗瓦公司提出一次性定购10万台这种收音机,但有一个苛刻条件:这些收音机必须全部换成布罗瓦公司的商标,也就是索尼这个牌子将在美国市场消失。盛田不准备接受这个条件。但是,10万台毕竟是一笔庞大的订货,这是索尼当时生产能力的好几倍,这也意味着一笔巨大的利润。盛田当时和东京总部联系,总部很快回电要接受条件。按照常规操作,照总部的指示办就是了。但盛田认为总部的指示不符合索尼在美国市场创立自己品牌这一最高目标。经过权衡,他决定不执行总部指示,拒绝这批订货。当时布罗尔公司以为盛田在开玩笑,说:“你们公司的牌子在美国根本没人知道,不用我们的牌子,你们能行吗?”盛田说:“我现在正和我们的新产品一道,朝着50年后迈出第一步。50年后,我们公司一定能成为毫不逊色贵公司的名牌大公司!”
后来的事情正如盛田预言,不到50年索尼就成为一家世界有名的大公司。在世界十大名牌产品排行榜上,索尼电器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可口可乐。
(三)儒家管理思想小结
1、管理载体
儒家管理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仁”,这就说明,儒家管理思想中的管理载体是“人,它把人以及人际关系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在儒家看来,管理的本质是“治人”,管理的前提是“人性本善”,管理的方式是“人治”,管理的关键是“择人(得人)”,管理的组织原则是“人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安人”。
2、管理手段
儒家强调“为政以德”,主张用道德教化的手段感化百姓,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
3、管理途径
管理者要想取得“众星共之”的效果,就要从自己做起,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说,从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再到家庭管理,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层次推进,不能跳越。
二、道家管理思想
道家的管理思想主要从老子的《道德经》中体现出来。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道”为中心,讲“道法自然”,讲“无为而治”,讲“弱者道之用等等。”
1、管理规律
老子在《道德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概念:道。大家都很熟悉那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说的“道”,不仅仅局限于“人道”,也就是人类社会的范围,还包括“天道”、“地道”,最后,天道、地道、人道都要服从于自然。这就是有名的“道法自然”。老子一直强调,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以自然为法,而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界。从管理的角度讲,就要求管理者必须遵循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一切顺其自然,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管理方式
从上一点我们知道,管理应该按照“道”就是可观规律办事,不过老子又说了,“道常无为”,所以,管理者就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大家注意了,“无”字在这里的原意不是“没有”,而是“实有似无”,它的意思是指一种不为人注意却在实际发挥作用的行为方式。比如,高速公路就相当于无为而治。高速公路对个体的控制实有似无,一方面非常有效地控制了交通秩序,另一方面又使车辆的行驶很方便,既从总体上维持了平衡和稳定,又给个体提供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这就是总体的自然有序和个体的自由达到了统一。我们经常说管理方式有一种就是无为而治,意思就是通过最少的、必要的、有效的法律制度把社会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组织的自然和谐和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
3、管理艺术
老子有一句话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的前一句意思是,事物向相反方向变化、发展、运动,是“道”的作用方式,也就是一切事物没有一个不是向相反方向变化,这种矛盾双方向对立面的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普遍法则。而后一句是运用“反者道之动”的原理,对刚强和柔弱这对矛盾进行了剖析的必然结果。弱的意思是柔弱,道之用,是指道的作用性质,也可以说,道的作用是柔弱。老子为了证实“柔弱胜刚强”这个原理,就举了很多自然界的例子。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东西,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但攻坚克强的能力,没有甚么东西能胜过水,因为没有东西可以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老子认为,“弱”是“道”最根本的属性,“守弱”才是保持事物符合于“道”的最高明的手段。
三、法家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哲学是以“法”为中心,讲的是“法、术、势”相结合,这也是韩非的主要管理思想体系。
1、管理制度
法家主张“法治”,反对“人治”。韩非说:“上法而不上贤”。他认为,历史上的贤君和暴君都是很少的,绝大多数君主都后于“中人”,中人的意思是具有中等管理水平的统治者。换句话说,如果实行法治,靠这些中人就可以把国家管理好,如果实行人治,那就非要等“千世一出”的胜贤不可,这是不现实的。当然,就立法而言,法家以君主为中心,说到底也是人治。
2、管理权威
韩非认为,帝王之所以为帝王,关键在于有“势”。他说:“势者,胜众之资也。”他把“势”分为“自然之势”和“人为之势”。“自然之势”指在既成条件下管理者对权力的运用;“人为之势”指管理者创造条件强化自己的权威。韩非更重视“人为之势”,特别强调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这样才能保证管理措施的积极推行。
3、管理技巧
这是韩非特别强调的一点。韩非说:“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意思是君主统治臣下用的是七种策略,所要明察的六种隐蔽的情况、简称“六微、七术、八奸”。其中,七术是指一要“众端参观”,意思是要观察验证臣下言行;二是“必罚明威”,指一定惩罚罪犯,树立威严;三是“信赏尽能”,指兑现奖励,鼓励立功;四是“一听责下”,指一一听取臣下的意见和督责;五是“疑诏诡使”,意思是发出猜疑的命令和诡诈的差遣;六是“挟之而问”,是拿知道的事情询问臣下;七是“倒言反事”,是说与本意相反的话,做与本意相反的事。这里面后三种就是玩弄策略。比如,“疑诏诡使”是指君主总是召见一拨人,让他们长期待在自己身边而不任用,但是其他的人却以为这些人受到了秘密指令,奸邪的人就会害怕得像小鹿受了惊一样逃散。这是布疑阵,以示警告和威慑。
韩非具有很强的侦察和反侦察的能力,他对奸邪小人对君主所使的坏招也了如指掌,并总结为“八奸”,就是“同床、在旁、父兄、养殃、民萌、流行、威强、四方”。
(1)“同床”是指善于谄媚的美女与君主同居欢乐,趁着君主酒醉饭饱的时候,提出要求。奸邪小人则用重金贿赂她们,让她们蛊惑君主。这和现在某些商人贿赂高干夫人或情妇,并通过她们谋取廉价土地、工程项目、巨额贷款之类,如出一辙。
(2)“在旁”指拉拢君主身边的侍从和亲信,这些人能摸透君主心意,善于察言观色。比如现在的商人拉拢领导的司机等。
(3)“父兄”指拉拢君主的兄弟儿子等君主等听从其计的人。
(4)“养殃”指奸邪小人修建豪华的宫廷楼阁以供君主享乐,自己则在施工过程中大捞一笔。现在有些地方官员或者企业领导,借着搞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时大捞回扣,这给韩非的远见卓识作了生动的注脚。
(5)“民萌”指为臣者挥霍国家财产讨好民众,用小恩小惠收买百姓,使朝廷内外的人都赞颂自己,以此来蒙蔽君主,谋取私利。这就像在当今组织机构调整或者企业并购中,有人以流失国有资产来迎合小团体和局部成员的利益,这样一来,一方面换取群众的称赞,另一方面又换来领导的美名,还能得到较大的实惠。
(6)“流行”指找来各国能言善鞭的说客,派他们用设计好的巧言妙语向君主进言,用有利的形势或灾难去启发、恐吓君主。现在就是利用造舆论和诱骗谋取私利,从现在的有偿新闻、虚假广告中可以看出。
(7)“威强”指收罗一批亡命之徒,公然张扬威势,宣扬为自己办事有一定好处,不为自己效力的一定会被杀,以此恐吓群臣百姓来牟取私利。这是以官员身份组织类似黑社会的团体,用黑白两道结合起来造就个人势力,危害很大。
(8)“四方”指小国的臣子挖苦心思的侍奉大国,利用大国的威势来诱惑本国君主,甚至不惜大兵压境来恐吓自己的君主。这就是里通外国的逆臣贼子。
我们现在看看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就可以发现韩非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告诫人们了。比如,禁止高干子女在外企与合资企业担任私方高级职务;禁止超标准修建楼台馆所及超标装修、超标用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禁止设立小金库;禁止有偿新闻等等,这项都印证了韩非的术治思想。
蒋介石很爱开办军校和训练班,经常亲自讲课,他有一句名言,打仗就是打将。毛泽东同样注重开办学校并讲课,他强调,军队的基础在于士兵,民兵是胜利之本。
一个是注重将,一个是注重兵,结果兵赢了将。
蒋介石非常注重笼络军官,包括亲自接见每个基层预备军官。谁家有困难,他拿起笔就批钱,许多国民党中央嫡系军官都说,校长恩重如山。蒋介石没有那么多钱收买兵,募兵缺饷抓壮丁,根本不管士兵家属的死活。士兵打仗时自然不肯拼命。
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把八路军的特点概括为两点:作战勇敢,内部团结。解放军的身后有千千万万的老百姓,装备很差,却打败敌人。
共产党为什么动员根据地的军民?传统教材的回答是政治觉悟。觉悟不是靠说教,也需要物质利益来保障。马克思精辟地指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相关。”离开物质基础,就是空谈政治,空谈管理,当年在战争中被讽刺为“卖狗皮膏药”。
任何集团都要讲利益驱动,区别在于,有的注重眼前之利或者少数之利,有的注重长远之利、阶级乃至大众之利。国民党经常重金悬赏,组织敢死队,结果还要靠“督战队”的子弹来伺候。解放军从不搞金钱悬赏,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获得的只是每人一套新的列宁服。军队无饷即哗变。共产党是一支不发钱的军队,靠什么?“打土豪,分田地”“保家保田,保卫胜利果实”。毛泽东创立一套激励官兵的制度,就是通过土地革命,让贫苦农民摆脱压迫,获得最想要的土地。而且军烈属家属也收到尊重和优待。使广大官兵把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和阶级利益紧密结合。
使广大员工把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和企业利益紧密结合,也是员工积极性的源泉。解决员工与家庭的衣食住行,就医和就学,保障员工第一需求。(解放军优属传统延续至今。)
动员广大军民为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领导者、动员者以身示范,又要以官兵平等来保证。不患寡,只患不均。当年,从毛泽东、朱德到普通士兵,都穿同一样式衣服,同吃同住。官兵一律平等。
现代企业需要营造“平等、权威(非权力)、多劳多得(平均)“尤其是给人以尊重的工作环境,满足生命第二需求,才能激发员工的第二积极性。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年轻时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
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诸葛亮给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 就是有宁静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 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 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 计划人生,不要事事 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 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 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 的掌握要点。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 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 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 、 意与岁去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 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 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 、 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 。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 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 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都可说是含义深远。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互助产生,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高和下互相包容,音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因此,圣人以无为处理事务,实行无言的教导,万物自己发生变化而不为它开头儿。生长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恃己能,成功了而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解释】
不推崇有才能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人民去当盗贼。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心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天下,使天下人心里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身体棒棒的,经常使人民没有心智和欲望使那些有心智的人也不敢妄为。用无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解释】
道是空虚的,而作用却是没有穷尽的。深远的很哪,好象是万物的宗主。挫灭锐气,解脱纠纷,涵蓄光亮,混同垢尘。幽隐的很哪,似亡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有天帝之前就有它。
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解释】
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慈,任凭百姓自生自灭。天地之间不正象个风箱吗?虽然空虚,但不短缺,越拉动它风量越多。说的多了就行不通了,还不如保持适中的态度。
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解释】
空虚是永恒存在的,这叫做深奥的母性。深奥的母性。是天地的根源。它连绵不断地存在着,其作用无穷无尽。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释】
天长地久。天长地久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因为它生存不是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圣人把自己放在后面,反而站在前面,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得到保全。这不正是它不自私吗?所以能达到自私的目的。
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解释】
最上等的善要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夺,停留在众人讨厌的低洼低方,所以最接近道。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存心善于保持深沉,交友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掌握时机。正因为他与事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解释】
端的满满的,不如适可而止。磨的尖尖的,锐利难保长久。金玉满堂,不可能长期守住。因富贵而产生骄傲,就会给自己带来灾害。成功了就急流勇退,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解释】
精神与形体合一,能不分离吗?聚集精气达到柔顺,能象婴儿吗?洗清杂念,深入内省,能没有缺点吗?爱民治国,能不耍小聪明吗?五官与外界接触,能甘于示弱吗?什么都明白,能不妄为吗?生长万物养育万物,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而自己无所仗恃,统领万物而不自居为,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解释】
三十根条幅集中在车毂的周围,车毂中间有了穿轴的空洞(无),才有车的作用。揉抟粘土作器具,当器具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器具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当房屋中有空虚的地方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只提供条件,“无”(空虚)才起到作用。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释】
五光十色,使人眼花;过多的乐声是人耳聋;过多的美味使人口伤;纵情的起马打猎,是人心放荡发狂;保存珍贵的东西使人提心吊胆。因此圣人只为吃饱,不贪求耳目的享受,所以要抛弃那些取得这些。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解释】
受到宠爱或污辱都感到惊恐,重视身体就象重视大的祸患。为什么说受到宠爱或污辱都感到惊恐呢?受宠本来就是卑下的,得到它当然惊恐,失去它也感到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什么叫做重视己身就象重视大的祸患?我之所以会有大的祸患,是因为我有个身体,如果我没有这个身体,我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能够以贵己身的态度去对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交付给他;能够以爱己身的态度去对待天下,才可以把天下委托给他。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解释】
看它看不见,叫做“夷”,听它听不到,叫做“希”,摸它摸不着,叫做“微”,这三种现象,无法追究。因为它们是混为一体的。它上面并不光亮,下面也不阴暗,它连绵不绝,难以形容,复回归于没有物体的状态。这叫做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形的形象,就叫做“恍惚”。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拿着古时的道理来驾御今天的事物,能认识古时的道理,才可以说认识道的规律。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解释】
古时善于为士的人,细微深远而通达,深远得难以认识。正因为难以认识,只能勉强加以形容:谨慎啊,象冬天趟水过河,警惕啊,象害怕四邻围攻,恭敬啊,象当客人,和蔼啊,象冰将融化,朴质啊,象为雕琢的素材,空旷啊,象深山幽谷,浑厚啊,象江河的浑水,谁能使浑水不浑?安静下来就会慢慢澄清。谁能长久保持安定?变动起来就会慢慢打破安定,保持此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不自满,所以能去旧换新。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解释】
尽量使心灵空虚到极点,坚守清净。万物都在生长发展,我看到了往复循环的道理。万物尽管变化纷纷,最后都各自回到他的根本。返回根本叫做静,也叫使命。使命叫做常,认识了常叫做明。不认识常,而轻举妄动,必定有凶险。认识了常才能宽容,能宽容才能大公,能大公才能天下归从,天下归从才能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道,符合道才能长久,终身不遇危险。
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解释】
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仅仅知道有他,次一等的人们亲近他赞美他,再次一等的,人们害怕他,最次的,人们看不起他,统治者不值得信任,人们自然就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的。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解释】
大道被废弃了,才显示出仁义。聪明智慧出现了,才有狡诈虚伪。家庭不和睦了,才看得出孝慈。国家昏乱了,才出现忠臣。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解释】
抛弃了聪明和智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利益;抛弃了仁和义,人民才能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了巧和利,盗贼就能自然消灭。这三条作为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认识有所从属:保持朴素,减少私欲。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解释】
抛弃学问才能免除忧患。应诺与阿斥,相差有多少?善良与丑恶,相差有多少?人们所怕的,就不能怕。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啊,还没有个尽头!众人都兴高采烈,好象参加盛大的宴席,好象春天去登台眺望美景。唯独我自己淡淡的无动于衷,好象还不会发笑的婴儿。疲倦啊,象是无家可归!.众人都有余,只有我好象什么也没有,我真是愚人的心肠啊,混混沌沌啊!人们都是那么清醒,我却混混迷迷,人们是那么精明,我却什么也不知道。辽阔无边啊,象大海,无尽无休啊,象大风。众人都有能耐,唯独我愚笨无能。我和人们都不一样,是因为我以得了道为贵。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解释】
大德的形态,与道一致。道这个东西,是恍恍惚惚的没有固定的形体。惚啊恍啊,惚恍之中却有形象;恍啊惚啊,恍惚之中却有实物;深啊远啊,深远之中却有精气,这种精气是真实可信的。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是万物的开始。我怎么会知道万物的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此。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解释】
委屈才能保全,弯曲才能伸直,低洼才能充盈,破旧才能生新,少取才有收获,多取反而迷惑。因此圣人用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和模式。不固执己见,才能看的分明;不自以为是,才能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才显得有功,不自高自大才能保持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争得过他。古时所说的委屈才能保全等话,怎么能是空话呢!真正能全部得到它。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解释】
少说话是合乎自然法则的。所以,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是谁使它这样的?是天地。天地(的狂风暴雨)尚且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所以凡是从事于道的人:求道的就与道相同。求德的就与德相同,求失的就与失相同。与道相同的人,道也乐意得到他;与德相同的人,德也乐意得到他;与失相同的人,失也乐意得到他。不值得信任的,当然就有不相信的事情发生!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释】
掂起脚跟是站不稳当的;故意跨大步是走不远的;固执己见的是看不分明的;自以为是的是看不清是非的;自我炫耀的是显不出功劳的;自高自大的是不能长久的。从道的观点来看,应当说是剩饭赘瘤。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解释】
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出生在天地之前。无声啊,无形啊,不依靠外力而永远存在。不停地循环运行,它可以算做天下万物的根本。我不知到它的名字,把它叫做道,并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大到无边叫做逝去,逝去叫做遥远,遥远可返回本原。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人以大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解释】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动的主宰。因此,圣人终日行走不离开辎重。虽有豪华的生活,却不沉溺在里面。为什么身为大国的君主,却轻率地对待天下的事情呢?轻率必然丧失基础,妄动必然丧失主宰。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解释】
善于行路的,不留辙迹;善于言谈的,不留话柄;善于计算的,不留筹码;善于关闭的不用锁具却不能打开;善于捆绑的,不用绳索却不能解脱。因此,圣人总是善于救人,所以没有废弃的人;总是善于用物,所以总是没有废弃的物;这就叫做内在的聪明。所以,善人是恶人的老师,恶人是山热病的借鉴,不尊重他的老师,不爱护他的借鉴,虽自以为明智而实际上很糊涂。这就是精深奥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解释】
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柔弱,甘作天下的沟溪。甘作天下的沟溪,永恒的德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初生的婴儿的状态。明知什么是明亮,却安守黑暗,甘作天下的模式。甘作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就不会丢失,回复到最终的真理。明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辱,甘愿作天下的川谷。甘作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才可以充足,回复的纯朴,纯朴分散就成为器具,圣人们用它们是发挥他们的长处。所以,大的器具是完整的。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解释】
打算治理天下用妄为的办法,我看他是得不到什么的。天下诗歌神圣的东西,是不能妄为的。妄为的人要失败,想据为己有的要丢失。所以一切事物有前行的有后随的,有轻嘘的有急吹的,有强壮的有瘦弱的,有小挫的有全毁的。所以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措施。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解释】
用道辅助君王的人,不用兵力在天下逞强,这事容易得到报应:军队驻过的地方,就会长满荆棘。大战之后,必定有荒年。善于用兵的只求有个好结果就行了,不敢用兵来逞强。有好结果了,不要自高自大,有好结果了不要夸耀,有好结果了不要骄傲,有好结果了要看成是出于不得已,有好结果了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就会衰老,这就叫不和乎道的原则,不和乎道的原则必然消亡。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解释】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谁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仰仗它。君子平时以左边为上,打仗时就以右边为上。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的东西,不得已而用它,看轻一些为好。胜利了也不要看成是美事。如果看成美事,就是喜欢杀人了。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了。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在左边,上将军在右边,就是说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战争杀人众多,要带者悲痛的心情参与,就是战胜了也要用办丧事的规矩来处理。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解释】
道永远没有固定的名称。朴虽然小,天下没有谁能支配它。到侯王的如果能守着它,万物将会自动归从。天地之气相合,就会下雨。人们没有指使它,它却自然均匀。开始有制度就要有名称,名称既然有了,就要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险。比如道为天下所归,就像江海为一切河流所归一样。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解释】
能认识别人的叫做智,能认识自己的叫做明。能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能战胜自己缺点的叫做刚强。知道满足就感觉富有,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气,不迷失本性的就能长久,死而不被遗忘的就是长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解释】
万物依*它生存而它从不说什么,成功了它不据为己有。养育了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宰,经常没有欲望,可称为渺小;万物想它归附而它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之为伟大。因为它到底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为伟大。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解释】
谁要掌握了道,天下人都要向他投*。都来投*也不会互相伤害,大家都和平安泰。音乐与美食,能使行人停步。道要说出来,却淡的无味。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用不完。
第三十六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释】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叫做精深的预见,柔弱会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来给人看。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解释】
道是无为的而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的。侯王如果能保持无为这一原则,万物将自动向他归化。归化后如果有欲望发作,我就用“无名之扑”来镇服他。无名之扑也就是根绝欲望。根绝欲望可以安静,天下自然就会稳定。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释】
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乱的开始。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解释】
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的: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神得到一就有灵,洼坑得到一就充盈,万物得到一就繁衍滋生,侯王得到一就能为天下的首领。他们都是从得到一才能达到的境界,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破裂;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废弃;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就要消失;洼坑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枯竭;万物不能繁衍滋生,恐怕要灭绝;侯王不能保持高地位,恐怕要垮台。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自称为“孤家”.“寡人”“不谷”。这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追求过多的荣誉就没有荣誉,不想做高贵的美玉,要做坚硬的基石。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解释】
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示弱是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能看得见的“有”,而“有”却生于看不见的“无”。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解释】
上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努力去实践;中士听了道的道理,觉得好象是有道理又好象没道理;下士听了道的道理,就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所以古人说过:明显的“道”好象暗昧,前进的“道”好象后退,平坦的“道”好像高低不平,崇高的“德”好像低洼的川谷,洁白好象污垢,广大的“德”好像有不足,刚健的“德”好像是怠惰,质地纯净好像是浑浊。最大的方形反而没有边角,重大的器具往往制成得很晚,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道”幽隐而无名,只有“道”,才善于使万物得以完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解释】
道产生统一体,统一体产生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第三者,第三者产生万事万物。万物内部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的方面,它们在交冲中得到和谐。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家”.“寡人”.“不* ”这些词儿。而王公们却用这些词儿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贬损它,它却得到增益;增益它,它却受到贬损。人们所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暴的人不得好死”。我要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宗旨。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解释】
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御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里面。我因而认识到无为的好处。无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的事很少能够比上得上它。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释】
名声与身体相比哪个亲切?身体与财产相比哪个重要?得到和丧失相比哪个有害?所以,过分的吝惜必招致更大的破费,丰厚的储藏必有严重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侮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可以长久安全。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解释】
最完美的东西好象是空虚的,它的作用不会穷竭。最挺直的好象弯曲,最灵巧的好象笨拙,最好的口才好象说话迟钝。急走能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炎热,清净无为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释】
天下有道时,战马都用来耕地;天下无道时,怀孕的马也要在战场上生驹。最大的灾祸是不知道满足,最大的罪过是贪得无厌。所以,知道满足为满足永远是满足的。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解释】
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的事理。不望窗外,就能看到天道。走出去越远,知道的道理越少。所以圣人不需要通过经历就能知晓,不需亲见就能明了,不去做就能成功。
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解释】
求学问天天增加,求道天天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达到无为的境地,虽然无为而没有不是他所为的。治理天下不要经常进行干扰。如果经常干扰,就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第四十九章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解释】
圣人没有固定的意志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善良的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就可以使人向善。讲信用的人我信任他,不讲信用的人我也信任他,就可以使人守信用。胜任治理天下,和和气气使天下百姓心思归于浑朴。百姓都注意他们自己听到的和看到的,圣人使百姓们都回复到婴儿般的状态。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解释】
从出生到死亡。长命的占十分之三,短命的占十分之三,本来可以长命的,却过早死去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因为想长命,生活过于优厚。听说善于保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遭到杀伤。牛永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不到有死亡危险的地方去。
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解释】
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种类区分万物,环境形成万物。因而万物没有不尊重道而珍贵德的。道所以被尊重,德所以被珍贵,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应自然。所以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得到生长和发育,使万物得到安定和保护,使万物得到养育和繁殖,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自以为有功,当万物之长而不自以是主宰,这就是最深远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解释】
天下事物都有个开头儿,要把这个开头儿当作天下事物的根本。已经得知了万物的根本,就能认识万物。既然认识了万物,还必须坚守着万物的根本,就一辈子没危险。塞着窟窿,关闭门户,终身不生疾病,敞开窟窿,济了他们的事,终身不可救治。观察细微叫做明,保持柔弱叫做强。用它的光亮返照内在的明,不给自身带来灾殃,这就是熟习常道。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解释】
假如我有点知识,我就在大道上行走,怕的是走邪路。大路很平坦,而人却喜欢走捷径。朝政很腐败,农田很荒芜,仓库很空虚,而穿着锦绣衣服,带着锋利宝剑,吃厌了精美饮食,占有过多的财富,这就叫做强盗头子。多么不和乎道呀!
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解释】
善建的不可拔除,善抱的不会脱落,子孙遵照这个道理祭祀永不断绝。用这个道理修身,他的德就会纯真;用这个道理治家,他的德就会有馀;用这个道理治乡,这乡的德就会久远;用这个道理治国,这个国的德就会丰厚;用这个道理治天下,天下的德就会普及。所以,从个人去认识个人,从家去认识家,从乡去认识乡,从国去认识国,从天下去认识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就是用这种方法。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解释】
含德深厚的人,好比是个婴儿。毒虫不蛰他,猛兽不伤他,恶鸟不抓他,筋骨柔弱而小拳头握得很牢固。不知道男女交合是咋回事,而小生殖器常常勃起,这是精力充沛的表现。整天号啼而喉咙却不沙哑,这是淳和之极的表现。认识淳和的道理叫做常,认识到常的叫做明。贪求生活享受叫做灾殃,欲望支配精气叫做逞强。事物过分壮大就会衰老,可说是离开了道,离开了道就要早亡。
第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故为天下贵。
【解释】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解释】
用正大光明的方法治国,用奇谲诡异的方法用兵,以不扰民来掌握天下。我怎么知道会是这样的呢?就是因为: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就越贫困;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怪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盗贼就越多。所以圣人说:我无所作为人民自然顺化。我好静,人民自然端正,我不加干扰,人民自然富裕,我没有贪欲,人民自然淳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解释】
政治宽松,人民就淳朴。政治苛刻,人民就狡诈。灾害啊,幸福就在它身边,幸福啊,灾害就藏在里边。谁知它最后会怎么样?它没有定论。正常的可能变为反常,善良可能变为妖孽。人们的迷惑,由来已经很久了!因此圣人虽是方正的但不是切割的,虽是锋利的,但不伤人,虽是坦直的,但不放肆,虽是光亮的到不刺眼。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解释】
治理人.事奉天都不如吝啬为好由于吝啬,可说成是早作准备。早作准备可说成是重积德。重积德就无往而不胜。无往而不胜这种力量是无法估计的。这种无法估计的力量,可以管理国家。有了治国的根本,治理方可以长久。这就叫做根扎得深.柢生的牢.这是延长生命的道理。
第六十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解释】
治理大国好象煎小鱼(或者做小菜)。用道来治理天下,鬼也不起作用。不是鬼不起作用,就是它起作用也不能伤人。不是它起作用也不能伤人,圣人也不伤人。这样双方互不伤害,所以能彼此无事。
第六十一章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解释】
大国要居于江河的下流,这是天下百川所归附的地方,自居于雌性地位。雌性经常以安静战胜雄性,就在于她安静而居下。所以,大国对于小国谦下,就可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对大国谦下,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谦下可以信任人,谦下可以被人信任。大国不过分要求领导小国,小国不过分要求事奉大国,大国小国都适当的满足自的要求,大国应特别注意谦下。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解释】
道是万物的主宰,是善人的法宝,恶人也受它的保护。美好的言词能换取人们的尊敬,善良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即使有不懂为善的人,怎能把他们抛弃呢?所以树立天子,设置大臣,虽然先献美好的玉石,后献珍贵的车辆,还不如把道作为献礼。古时所以为什么要重视这个道?不是说有求即能得,有罪即能免吗?所以被天下所重视。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解释】
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不管大小多少,要用德来报答怨恨。打算克服困难要从容易处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小处开始。天下的难事必须从容易处做起;天下的大事必须从细小处做起。因此圣人始终不做大事,所以才能完成大事,轻易答复别人的要求,势必要失信,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势必会遇到很多困难。因为圣人遇事总是看得困难些,所以最终就没有困难了。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事变还没有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溶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要在事件发生前就把它安排妥当,要在祸乱未发生以前就加以治理。合抱的大树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的高台是积累的泥土筑起的;潜力的远行是从第一步开始的。有为就会有失败,有得就会有损失。因为圣人无为,所以就不会失败:无得,所以就无失。人们做事往往在快成功的时候失败。当事情快要办完的时候还能象开始时那样谨慎,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不重视稀有的货物;圣人的学问就是没有学问,以补救众人常犯的过错。用以辅助万物自然发展不敢去妄加干涉.
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解释】
古时善于行道的人,不是教人民聪明些,而是教人民愚蠢些。人民之所以难治理就是因为他们智巧太多。所以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灾害;不用智巧治国,是国家的幸福。认识这两种治国的法则也就是模式。经常运用这一模式,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啊,与事物是相反的,最后得到的是非常通顺。
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释】
江海所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由于它善于处在河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一切河流的领袖。所以要想处在人民上面,必须在言词上对人民表示谦下;想出在人民之前,必须站在人民后面。所以圣人处在人民上面,而人民不感到负担;处在人民前面而人民不感觉碍事。所以天下人民喜欢推崇他而不厌弃他,因为他不跟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争得过他。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解释】
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太大,正是因为大,所以不象任何东西。如果象某种东西,早就渺小的很了!我有三件法宝,我掌握它并保护着它:第一叫做慈爱,第二叫做节俭,第三叫做不敢在天下人的前头。慈爱,才能勇敢,节俭,才能宽绰,不敢在天下人的前头,才能做事物的首长。现在舍弃慈爱而求勇敢,舍弃节俭而求宽绰,舍弃后而去争先,只有死路一条了。说道慈爱,用它去作战就能胜利,用它去守卫就能巩固。天要拯就谁,就用慈爱来保卫谁。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解释】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解释】
用兵的说过:我不敢主动进攻而要防守,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这就叫做没有阵势可摆,没有胳膊可举,没有敌人可打,没有武器可拿。祸害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我的法宝。所以两军势力相当,悲愤的一方会得到利。
第七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解释】
我的话很容易懂,很容易实行。天下竟没人懂,没人实行。言论要有宗旨,做事要有主心骨。由于人们的无知,所以才不了解我。了解我的很少,效法我的就可贵了。所以圣人穿的虽不好怀里却揣着美玉。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解释】
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最好,不止到自以为知道就是毛病,正因为把这种毛病当作病,所以才没有病。圣人没有毛病,因为他把这种毛病当作病,所以才没有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解释】
人民不怕威胁时,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不要逼迫得人民不得安生,不要堵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感到压迫。所以圣人只求能自知而不自我表现,只求自爱而不自居高贵。所以要抛弃后者保持前者。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解释】
勇于有胆量就会死,勇于没胆量就会活。这两种“勇于”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讨厌的,谁知道是因为什么?所以圣人也难于解说明白。天的道,不争斗而善于取胜,不说话而善于答应,不召唤而自动到来,慢条斯理的而善于谋划。天网广大无边,网孔虽稀,而从没有遗漏。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解释】
人民不怕死,怎么能用死来吓唬他们?如果使人民经常怕死,对那些捣乱的人,我把他们抓来杀掉,谁还敢?应由专管杀人的人去杀。要代替专管杀人的去杀,正如同代替木匠去砍头。要代替木匠去砍木头,很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解释】
人民所以饥饿,是由于上面租税太多,所以才饥饿。人民所以难治理,是因为上面有所妄为,所以难治理。人民之所以不重视自己生命,是因为上面过分地保养自己的生命。所以人民才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过分看重生命的人,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解释】
人活着时身体是柔软的。人死后身体是僵硬的。万物草木活着时是柔软脆弱的,它们死后就变得枯槁了。所以僵硬的属于死亡一类,柔软的属于生存一类。所以军队逞强就会被消灭,树木僵硬就会被摧折。僵硬的处于下降状态,柔软的处于上升状态。
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解释】
天的道不正象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些,低了就抬高些,有多余的就减少些,不足的就补充些。天的道减少有余的补足不足的,热闹的道却不是这样,而是减少不足的补充有余的。谁能把有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只有有道的人。因而圣人干完事情却没有仗恃,成功了自己不居功,他不愿意表现自己的贤能。
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解释】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能攻破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水的。没有别的东西能代替它。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人不懂,却不能实现。因此圣人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算得国家的领导。承担全国的灾殃,才能当天下的王。正话好象是反话。
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释】
和解深重的仇怨,必然还会有遗留的仇怨,这怎么算作妥善的办法呢?所以圣人虽然拿着借据的存根,而不强迫人家还债。只拿着借据的是有德的人,只管收债的是无德的人。天道对人无所偏爱,经常帮助有德的人。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释】
国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远方迁移;虽有船车,没有乘坐的必要;虽有武器装备,没有陈列的必要。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吃得香甜,穿的美观。住的安逸,过得欢乐,邻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着。而人民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
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解释】
真实的话不见得漂亮,漂亮的话不见得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者不是善良的人。有专门知识的人不是什么都懂,什么都懂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专门知识。圣人没有积蓄,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实,尽力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天的道有利万物而不加伤害。圣人的道即使做点什么,也不跟人家争夺。
组织变革时代,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干部?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合格的?整理出10条不合格下属的行为,以警示那些拼搏在职场里的奋斗者。
1、将一切都归咎于上司的下属请辞职
本来公司的骨干员工很容易在很多方面对顶头上司或者经营者持批评的态度,有的人喜欢在晚上下班后,将上级的笑话当作开胃菜边喝酒边闲聊,还毫不留情地批评公司经营有误的地方。这些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健康的,甚至很多时候还可以证明这些员工是对公司怀有归属感的。
批评干部没什么不对。但是,如果员工的反应由“这干部真不行”升级为“干部不行,我当然更不行了”,并将前者的无能作为自己没有干劲的借口,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
中层干部中有时也存在类似现象。如果公司中的大部分干部将自己的停滞不前归咎于“经营者的无能”,那么这样的公司将很快陷入捉襟见肘、难以为继的状况。新的经营者将乘虚而入,老的经营者会败下阵来,骨干干部也会被淘汰出局。由此可见,将错误归咎于别人是非常危险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食其果”。你现在可以自查一下,你是不是经常抱怨上司、将一切都归罪于上司的下属呢?将经营者或干部当作下酒的“生鱼片”固然无可厚非,可怕的是有些员工以此作为借口,将消极工作合理化,这样的员工最好还是先写一封辞职信吧!
心理学分析:将一切责任都归罪于上司是一种逃避失败、压力或挫折的心理在作祟。人为了维护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肯定,往往在归因时将一些事情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外界,而不去分析自身存在的原因。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反应习惯,心理学将之称为外控者。外控的人在分析问题时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很难取得进步。
2、总是询问“怎么办”的人请辞职
在业务第一线工作的人中,有许多非常值得同情的人。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类型就是那些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要跑到干部那里问“怎么办”的人。
如果是新员工当然情有可原,但对于一名进公司时间相当长、经验又丰富,并且现在负责某个课题的老员工来说,遇到问题时应当持有自己的见解,并知道应该怎样去做。然而,很多这样的老员工却养成了凡事都要依赖上司拿主意,经常问上司“怎么办”的坏习惯。
大凡这种类型的人,辛苦一辈子也只能落得个当“雇员”的下场。这种不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人只能算是半个劳动力。因此,这样的人跟新职员没什么两样。
自己已经有了主意,却不说出来,反而去问别人“怎么办”,这样做就更不好了。既然任何工作都带有一定的风险,就干脆向上司请示,再按照上司交代的内容去做,这样的话,无论结果怎么样,责任都不在于自己,正是这种潜意识促使一些员工隐瞒了自己的想法。这种现象可以说是一种公司内部的“智能犯罪”。
不管怎么样,作为骨干员工,最不该说的话就是“怎么办”。即使没有自信也应该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尽全力去思考,最后必须说出“我想可以这样做”的结论。老问“怎么办”,实际上相当于为自己铺了一条自我退化的道路,或者无异于在光天化日之下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
3、把“做不到”当口头禅的人请辞职
最让上司头疼的就是那些见到一点困难或一点任务就马上想要逃避或者变相逃避的人。
上司一说:“这事怎么办,你考虑考虑吧!”他的嘴里马上就会蹦出“做不到”、“没办法”之类的回答。
如果上司接着问“为什么做不到?”他就会编造一些莫名其妙的借口和理由。总之,他们就连自己试着去想想办法之类的努力都不肯去做。
动不动就会说人手不够、没有预算等等。这种人纯粹是轻易认输的人。“现在太忙了,没有时间”是他们惯用的借口。他们竭尽全力为自己寻找“做不到的理由”。
这样的员工,应该把工资退还给公司。说自己“没办法”和戴着“我是个懒虫”的标签没有什么两样。特别是那些对还没有尝试过就说“不”的人,肯定是年纪轻轻就大脑钝化了。
4、不听劝告停滞不前的人请辞职
经常有这样的人:他们的工作干得不错,年纪轻轻但信心满怀。即使有人跟他说:“这件事再考虑一下吧!”他也不会虚心采纳别人的意见;或者虽然在表面上圆滑地应承,但内心却想:“什么呀,我才最清楚。反正先按我的想法做肯定没问题。”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以说处于这一状态的人是最幸福的。缺乏经验,又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的人,出现过于自信的现象也许是理所当然的吧。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就难以事业有成。但是,人们在过于自信的同时往往也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因为过于自信往往会导致失去可塑性。不管是什么理由,如果人一旦到了不能虚心倾听他人劝告的地步,就会变成无法成长、停滞不前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在缺乏自信的阶段也会有进步。比如说,刚进公司的时候,新员工为了早日适应工作而拼命地努力。即使成为骨干人员,当被安排到自己毫不熟悉的岗位上时,也会非常紧张,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努力,尽量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进行自我尝试,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
越是觉得自己“还不完美”的时候,越是塑造新的自我、飞跃性成长的好时机。也许你现在只有30岁或是35岁,但如果一味坚持自己的做法,别人的话怎么也听不进去,那就意味着你已经是个停滞不前的人,准确地说已成为“年轻的老头子”了。
总之,人如果失去了感知力,就很难有所发展。周围的人虽然认可他的能力,但心里会觉得他这个人很讨厌,认为:“他自己做不就行了嘛!”结果会让他处于孤立的状态。当然也有人认为:年轻时不知道天高地厚,到了三四十岁才成熟的人有那么多,我为什么要这么担心呢?但不管怎样,在失去感知力的期间,人的成长会处于停滞状态,这是毫无疑问的。
人生是没有第二次的,谁也不能改写自己的人生。有了自信后,要马上慎重反省,看自己是否落入了过于自信的陷阱,如果是的话,务必及时调整,这样才能走完无悔的人生。
5、不善于联络的人请辞职
还有一种让人头疼的人就是不善于联络或者不及时汇报的人。
当别人传达给你信息或者你通过某种渠道得知某种信息后,应该立刻作出反应:“这件事情应该马上告诉哪些人?”并马上传达到所有需要传达的地方。不管你身在何种岗位,作为组织的一员的你要有这种非常重要的基本素质。这一基本素质对一个懒汉来说是难以具备的。
懒汉们通常是先放下不管,心想以后再联络吧,最后却忘得一干二净。总之,这种人既不认真也不勤快。
如果在组织中有一个不善于联络的人,那么肯定会有人因此而遇到麻烦。追究一下公司部门之间的纠纷起因,大部分源于“为什么昨天不早点儿告诉我?”之类的争执。
不善于联络的人也可以分为各种类型。有的是整天游手好闲、粗心大意的“公子哥”型;有的人则属于对自己的工作过于投入,不去注意身边人的“不明情况”型;还有的人长期在不需要频繁联络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没有养成勤联络、勤报告的习惯;更有甚者,由于不了解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不知道该向谁报告消息。
不善于沟通的人,也就是说不考虑怎样让他人工作得轻松的人,随便你到哪儿去都行,总之,我不欢迎你。
心理学分析:工作表现的好与差,取决于态度、能力、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特质,都是可以改变的。工作表现差,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所谓“勤能补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在职场中不想被淘汰,那就快速行动吧!
6、延迟报告坏消息的人请辞职
经常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报喜不报忧。例如销售量提高了、找到大客户了、实验成功了等等,有这样的好消息就立刻向上汇报;但一旦遇到事故、重大索赔、顾客投诉、发生纠纷等坏消息时,就会迟迟不向上汇报。总之,坏消息的汇报总是有些延迟。
等到事态恶化,无法收场的时候,他才会开口:“实际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早一点报告,多多少少还可以采取措施避免事态的恶化,但是因为时间的拖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相当恶劣的程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到这个时候问题解决起来就会非常困难。更严重的时候,问题已经殃及其他部门时领导才知道真相。这个时候领导不但会颜面全无,还会常常承受失败的痛苦。
7、不懂基本规范的人请辞职
假如领导委派这类人办一件事,当时他会很痛快地答应下来,但是他并没有仔细地聆听并领会事件的主旨。之后,他会想当然地胡乱解读一气,并在不得要领的情况下开始操作这件事情。这样做事不起任何作用,甚至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
干部对他下了指示后,他从来都不会主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如果干部催他快干,他就会为工作没有进展找借口。其实领导心里也明白,因此对他不会抱什么期望。有些人看到干部什么也不说,就以为自己已经侥幸过关,干脆把工作放在一边。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领导早已经在你的名字上打上“×”。你最终将自食其果。
8、不善于表达的人请辞职
有一种人,他啰啰唆唆地说了很多,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说什么。
总之,他说话全无要领,让人听得非常着急,忍不住要催他:“然后怎么了?”“结论是什么?”
开会的时候感觉累是因为总有人偏离正题,无止境地长篇大论;有时还要被迫听一些冗长又不得要领的废话。要是一对一地谈话,假如不明白对方的主旨,还可以想办法进行沟通。但是在会议桌上如果不能一针见血地说出结论,听的人难免会越来越厌倦。
拐弯抹角不知道要说什么的人,实际上等同于强占他人的时间。这些人完全不顾别人是不是有时间,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实在让人应付不过来。在工作当中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紧紧抓住要领,简单明了地表达结论和理由,否则就是不合格的员工。
但凡遇到这种不知道如何表达思想的情况,一定是谈话者在谈话开始之前就没有作好准备,见了面就只能毫无头绪、喋喋不休地说起来。脑子里面没有清晰的条理,当然不知道自己想要说什么。所以如果觉得自己稍稍有这种倾向,那么在向领导汇报时,最好把想说的内容要点记录下来,理清顺序,力求让别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弄懂。在这样做的过程当中,自然会找到抓住要领、简明扼要的表达方法。
9、缺乏行动力的人请辞职
有这样一种人。他不光是联络不及时、汇报拖沓,更可怕的是他在接受指示后一直处于“思考状态”,迟迟不能进入行动阶段。这样的人也属于不合格员工。
不管干部怎样给他施加压力、怎样责备他,甚至故意说一些话来刺激他,他也不会有什么反应。有时,干部会想,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呢?因此特意去问他,他也说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总之,这种人是头脑模糊、干劲不足的人。
还有一种人,能说会道,光听他说话,人们会觉得他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但到工作现场一看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他只会动嘴皮子,完全不进行实际工作。
还有一种人是完美主义者,正因为如此,他的行动能力彻底退化了。他做事时经常思前想后却始终下不了决心,即使考虑基本成熟,已经到了水到渠成的程度,他还是迟迟不动。
这几种人都缺乏行动力,今天如果不反省,明天你就准备写辞职报告吧。
10、反应不迅速的人请辞职
在企业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企业之间最大的差距就在于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速度以及头脑和手脚的灵活度的不同。每天在同样的环境里工作,员工们早已经习惯了公司的“传统工作节奏”,即使公司节奏缓慢,身在其中也浑然不觉。我们可以说,现今决定企业胜败的因素,既不是设备和技术,也不是品牌号召力,而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工作速度。
工作效率不高的人、没有能力自我加速,只想着增加人手的人和头脑迟钝的人,这些都属于有问题的职员。
相反,能够举一反三、反应迅速、头脑灵活、行动快捷、及时预见到成功与否的先机、感觉不对立刻改正、永不满足于现状、力求有所突破,这些才是这个时代要求员工必须具备的素质。
企业不是改造人,而是极大限度地发掘运用每个员工的技能,使得人心所向,以厂为家,积极主动地为公司创造价值.
其实施愿景为满足尊重员工的特定需求,使得创造价值的核心-员工,真正自主地把团队的利益当作自己的利益,从消极怠工转为积极应对.
实施战略为:把员工的力量当作第一生产力,由衷地感恩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 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改善建议,将企业的原动力从一线员工调动,表现就是鼓励员工多提意见,多给行动建议,将付诸行动并产生效果的尤其要重视并予以认可与奖励。这也是全员管理改善的可持续源泉。
实施原则为:实施民主选举,让工人当家做主,让非职务人员当家长,负责小家庭的运营绩效.
实施方法为:分解公司指标到各个员工,并与员工的工资与晋升挂钩,减负冗余劳动.
实施路径为:态度为先,技能并重. (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慎重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衡量指标:心智态度建设为人员流动率,技能建设为技能矩阵审核,绩效为产量,成本,质量,耍全,产能利用等.
好员工:汇报工作说结果,请示工作说方案,总结工作说流程,布置工作说标准,关心下级问过程,交接工作讲道德,回忆工作说感受。
差员工:汇报工作讲过程,请示工作没头绪,总结工作吹结果,布置工作说感受,关心下级问私事,交接工作多阻碍,回忆工作全报怨。
这个标准是从老板的角度出发的,描述什么叫做老板眼中的好员工。
好的员工,汇报工作的时候跟老板讲的是结果,而差员工,这个时候会讲过程。我们要知道,老板都很忙,一般情况下,不要给老板大量的细节,而是告诉老板一个言简意赅的结果,是最有效率的汇报。而不好的员工,也许因为工作完成的不好,会大量的描述工作中的困难,过程,细节,可这些内容对于老板来说,完全是没有任何信息量的,也没有什么价值。记住,老板首先要的是一个结果。
请示工作的时候,不能说差的员工,普通的员工都会去问,老板,你看这个怎么办?公司请你来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如果你解决不了问题,你本人就是一个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在请示老板的时候,一定要给老板几个解决方案,太多也不好,2-3个即可,老板的核心是决策和定方向,听了你的方案,他大概有了谱,就比较容易做判断。如果你让他自己去想怎么办?要你干什么?
总结工作的时候,不是让你夸成绩的,而是让你把每个流程细节都说清楚,找到优点、缺点、可改进之处,作为下次工作的参考和提示。而不好的员工则喜欢在总结的时候,夸夸其谈,吹结果多么好,而忽略了过程中的各种可参考学习的地方。
布置工作的时候,切忌感性化,口号化,比如说这次我们要做到业内震动。怎么叫业内震动?怎么叫成功?没有标准,工作就没有方向。所以在布置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清晰考核的标准,做到什么程度和层次为实现预期。清晰每一个环节的考核标准,最后的结果才能符合预期。
关心下级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去问他整个事情的流程,去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什么地方他还有欠缺,帮助他进步,这是一个领导最该做的事情。切忌家长里短,同情心泛滥,问一些不该问的。现代职场,同事的关系,和以前不同,大部分是工作和生活分开的。当然,合的来成为好朋友,固然不错,但在正常的工作关系中,还是以帮助提升别人能力为最佳。
交接工作的时候,非常看人品。有些人就非常喜欢给交接人设置重重障碍,最终导致交接困难,似乎在出一口自己的怨气。实际上,这是非常不职业,也是非常不必要的。反正你都要走了,为什么不站好最后一班岗,给人家留一个好印象呢?这更考验人品,所以务必注意。
回忆工作的时候,好的员工会记得自己在那些工作中的感受,比如说在什么地方得到了成长和提高,得到了谁的帮助,有什么地方还做得不好,有什么地方以后会做得更好的。而不好的员工则会处处报怨别人这里出错了,那里有问题,给自己带来了什么麻烦,导致什么事情没有做好。这样想法的人,工作一定是做不好的,在团队中,也会是一个祸害。
综上所述,总结来看,一个好员工,就是能够做到,所有事情到我为止都能做好,所有困难都是进步的基石的,能让领导放心的人。而不好的员工,则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没有答案,反而给团队带来了更多的迷惑,最终使得整个团队弥漫着负面的情绪,得不偿失。
大家可以根据这个标准去看看自己身边的人的做事的习惯,谁是好员工,谁又不是好员工。关键是,自己怎么去改。
让员工听话,就是让员工做老板希望他应做的事。那如何让员工做老板希望做的事呢?首先应该建立自己正确的(即符合企业、组织根本利益的)、明确的(即不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的)价值标准,并通过奖罚手段的具体实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之所以员工不太听话,原因就是绩效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有问题,即领导所要的行为与企业所奖励的行为之间存在距离。因为,人们永远喜欢做能受到奖励的事情。
美国管理专家米契尔·拉伯福所指出,第一,要求员工做出什么行为,与其仅仅停留在老板希望、要求上,不如对这种行为作出明明白白的奖励更来得有效;第二,老板往往犯这样的错误:希望、要求得到A,却往往得到了B,原因是他自己往往不经意地奖励了B。当然这样的奖励由于十分的不明显,以致无法发现。比如,你不喜欢背后挑拨是非的人,但你又经常喜欢请他们吃饭打探小道消息。
那就要问问员工为何要为团队考虑,有什么值得员工为团队出力呢?通过与员工亲密无间的交流与沟通,可以向员工传递企业的远大战略和宏伟目标,有利于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同时,在表现与奖励之间建立起正确的连带关系,是改进组织运作的重要方法,建立机制使员工畅所欲言,提出工作中的意见、建议,并努力、敬业地工作,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应该做到如下十个方面:
1、需要有更好的成果,不要去奖励那些看起来最忙、工作得最久的人;
2、要求工作的品质,不要设下不合理的完工期限;
3、希望对问题有治本的答案,不要奖励治标的方法;
4、要求员工忠诚的同时,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和福利,杜绝付最高的薪水给最新进和那些威胁要离职的员工;
5、需要事情简化,不要奖励使事情复杂化和制造琐碎的人;
6、要求和谐的工作环境,不要奖励那些最会抱怨且光说不练的人;
7、需要有创意的人,不要责罚那些敢于特立独行的人;
8、注意节俭,不要奖励那些将他们所有的资源耗得精光的职员;
9、要求团队合作,不要奖励团队中的某一成员而牺牲了其他的人。
今天来和大家说说工龄的事,没想到这个大家几乎都忽略的工龄竟有这么多好处!
1、带薪年休假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带薪年休假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其中 职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注意: 职工在同一或不同单位工作期间,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规定视同工作期间,应计为累计工作时间。
2、医疗期长短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公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医疗期是企业不得因员工生病或其他法定原因而不再雇用的保护期间。这个期间与劳动者的实际工龄以及在本企业的工龄有关。依据工龄的长短,劳动者可以享受到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注意: 对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症、精神病、瘫痪等)的职工,在24个月内尚不能痊愈的,经企业和劳动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医疗期。
3、病假工资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发 ④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发 ⑤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发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 ①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发 ②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发 ③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所以,病假工资和工龄也有关系。
4、探亲假 对职工探亲假规定: (1)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2)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予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3)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5、养老金 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个人累计缴费年限越高,则计算的基本养老金越高。 工龄指从事脑力或体力劳动,以工资收入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资料来源的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就形成一年工龄。工龄是用于计算退休金等福利待遇的一项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被确认为几年工龄,视同缴纳几年社保,工龄越长,享受的福利待遇越高。
6、经济补偿金计算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7、出境地定居离职费 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凡不符合退休退职条件,而获准出境定居的在职职工,出境前应书面报告原工作单位或隶属的管理机构,并办理有关离职、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终结养老保险关系等手续,原工作单位可发给其一次性的离职费,其标准是: 连续工龄满一年至十年的,每年工龄发给一个月的本人标准工资; 连续工龄十年以上的,从第十一年起,每满一年工龄发给本人的一个半月的标准工资; 连续工龄不满一年的,按一个月计发,但发给离职费的总额,以不超过本人二十四个月的标准工资为限。 由此可见,出境地定居离职费也与工龄相关。
8、对部分劳动者的特殊保护 “工龄”关涉在用人单位以经济性裁员以及以无过失解除劳动合同时,部分劳动者的特殊保护。 对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不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的原因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所以,法律对于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时间长,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这类相对就业能力较低的劳动者,予以了特殊保护。 工龄分为两种,一种是“连续工龄”,即累计工作的时间年限;另一种是“本企业工龄”,下面哪些情况应计入本企业工龄中呢? 如何计算企业连续工龄? 1、企业转让、改组合并原有职工仍留企业工作的,其在转让、改组合并前的工龄计入本企业工龄。 2、职工因工负伤停止工作的医疗期间,全部计入本企业工龄。 3、职工因患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的医疗期间,在6个月内的,计入本企业连续工龄。 4、超过6个月病愈后仍未回原企业工作的,除超过6个月的期间不计入工龄外,其前后本企业的工龄仍应合并计算。 5、职工留职停薪期间、留用察看期间,计入本企业工龄。
小伙伴们,现在明白工龄有多重要了吧!
“脑疲劳”是一种“亚健康”状态,尤以脑力劳动者和在校学生为甚。据专家调,查分析,在我国青少年群体当中,至少有50%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疲劳”。令人忧虑的是,这种现象还有逐步蔓延上升的趋势,应当引起广大家长与教师的高度重视。一般说来,“脑疲劳”通常表现为心理紧张,精神不振,心绪不宁,思维紊乱,情绪波动,反应迟钝,记忆衰退,注意力分散,头晕头痛等。一旦出现“脑疲劳”,必须及时调整与治疗。否则,任其发展,轻则降低学习、工作的效率,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健康,引发多种身心疾病,甚至遗祸终生。
消除脑疲劳,健脑养神,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一、按摩法
(1)全身放松,闭目静心。用右手中指轻轻点揉眉心,持续三分钟。
(2)全身放松,闭目静心。用双手中指轻轻点揉太阳穴,持续三分钟。
(3)全身放松,闭目静心。用双手食指轻轻点揉双耳耳垂后凹陷处18次,便会立刻产生大量唾液,然后分三口慢慢咽下,以滋润五脏六腑。
(4)全身放松,闭目静心。用双手食指轻轻接摩后脑玉枕部位,持续三分钟。
二、拍打法
用双手五指轻轻地拍打头部。(1)拍打力量一定要小,最好以无声为度;(2)要用指头轻轻拍打发梢,不接触头皮,效果更好;(3)同样需要持续三分钟。
三、吐纳法
用鼻轻轻地吸一口气,意想纳入全宇宙一切轻灵之气;用口慢慢地呼一口气,意想吐出全身心所有秽浊之物。一吸一呼为一次,可反复吐纳36次。环境宜清新而宁静,意念宜轻巧而淡雅。只要方法得当,一般在一月之内可获神清气爽—之效。
四、观想法
或站或坐或卧均可,闭目观想:(1)青山绿水;(2)红日白雪;(3)丝路花雨;(4)仙鹤寿龟。四种良性意境,分别观想三分钟。可以集中进行,也可以随机分散安排。
一)八小时之外不学习的人
胡适先生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有时间的人不能成功,挤时间的人才能成功。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什么样的想法什么样的生活。有学习才有选择权,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为什么我们思维太慢,是我们没有跟上学习。
人生有两大悲哀:
1)结婚之后不再恋爱
2)毕业以后不再学习。
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家长不学习,会被孩子看不起并且和孩子有代沟。夫妻一方不学习,就会有隔阂,学习的人如同长高的树,自然会有高藤来缠。一个人不学习,就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活在21世纪,思想在20世纪,究竟学什么?不是学打工的技术,而是学创业的本领。
思想观念40%+人际关系40%+专业能力20%=成功:从这个公式里找自己的短板,缺啥补啥,社会需要啥你就学啥,不只是学感兴趣的,而是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成功的。
人要有二亩地,白天是果腹的,晚上是耕种未来的。不学习是21世纪被淘汰的八种人首选第一的人。
二)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又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来临。
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而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 不学习就会把推论当结论,用已知判断未来,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
三)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人:
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人群,谁拥有市场,1+1=2叫数学,1+1=11叫经济学,一根筷子能折断,十双筷子折不断。
四)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
事情发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事情本身不伤害人,而你的想法会伤害你。就象第四章中小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的故事一样,那个小和尚被自己的想法折磨的死去活来。百折不挠千锤百炼是中国人发明的词。
五)技能单一没有特长的人:
就像猫与老鼠的故事一样,猫说:“什么年代了,一种技术能活吗?”
据经济学家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有50个行业要淘汰。没有危机是最大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陷阱。人一定要在得意时给自己找退路,不要等失意时再找出路。
六)计较眼前目光短浅的人:
计较眼前会失去未来,计较小钱会失去大钱。没有远见必寻短见。全世界最好的投资最没有风险的投资就是投资学习,学习可以让人有远见,学习才知道未来的趋势。
七)情商低下的人:
很多人翻脸比翻书快。古人说:小不忍要乱大谋。脾气来了,福气走了。
IQ是智商高可以找一个好工作, EQ是情商高可以有未来,AQ是逆境商可以变成登峰造极的人。
世界上80%的人见了困难就躲避的人他一事无成。世界上15%的人见了困难能迎刃而解的人是成功人。世界上5%的人是打着灯笼找困难的人,这种高情商的人将成为登峰造极的人物。
心理学家总结四种情商的结局:
(1)有能力有脾气的人~怀才不遇;
(2)有能力没脾气的人~春风得意;
(3)没能力有脾气的人~一事无成;
(4)没能力没脾气的人~贵人相助。
八)观念落后知识陈旧的人
过期的食品不能吃,过期的观念也不能用。21世纪的成功学,不是你赢过多少人,而是你帮过多少人。学助人成功的本领。世界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人成功在短板上,人失败在短板上。人成功在缺点上,人失败在缺点上。成功是优点的发挥失败是缺点的累计。
六大劣根断送一生:
自以为是,不以为然,倚老卖老,老气横秋,格格不入,每况愈下。
只要你把人做好,这个世界都属于你
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天长地久!!!
1、帮助他人成功
社交的本质就是不断用各种形式帮助其它人成功。共享出你的知识与资源、时间与精力、朋友与关系、同情与关爱,从而持续的为他人提供价值,同时提高自己的价值。
2、努力让自己的付出多于回报
因为你会为别人提供价值,别人才会联系你。所以多考虑别人而不是自己。
3、明确你的人生目标
你才能与渴望的交集就是你内心的激情。什么是你最兴奋的事?你做什么事时会觉得时间过的飞快?
4、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越清楚你要什么,你就越能找到实现的方法。
5、打造出你个人的”智囊团”
找到愿意尽责帮助你的有识之士。他们就是你的”智囊团”".
6、尊重别人
尊重每个人,不分高低贵贱。
7、透明
敞开心怀是一种有益并极受欢迎的态度。
8、了解与你交往的人
如何你有足够了解你交往的人,可以深入他的领域,专业的与之对话。你就能很容易得到赞赏。找到一个丰富而有深度的共同点,之后你们就能容易交往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9、了解其他人的兴趣
爱屋及乌,你很快就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10、管理好你的信息
有效的信息管理非常重要。如果你有条理、专注、坚持,那没有人会离开你的交际网。
11、认识你专业领域的权威
为了实现目标,你要知道在你所从事的领域,谁最优秀。列出当前领域的权威。
12、坚持
如果你与他人联系,别人没有回音。你要继续与他们联系。你要占据主动。甚至是侵略性的。
13、强调时间质量
友谊建立在双方花费时间的质量上而非数量上。
14、跟进还是失败
与要交往的人见面后,要让别人记住你。跟进是关键。
15、提高你“语言流利度”
“语言流利度”:一种可以与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自信沟通的能力。这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征。 而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对于个人进步,比其它任何东西都重要。
16、做真实的自己
要让人印象深刻,与众不同是关键。要保证能与众不同,就要做真实的自己。做自己才有魅力。你的独特性是你的力量.
17、说真心话
当你明白打破沉默最好的方式就是说心里话后,再想发起谈话就没那么可怕了。
18、学会利用非语言的沟通
别人见到你,只要10秒钟就可以下意识的决定是否会喜欢你。这样的判断是基于非语言的沟通。
19、真诚
毫无疑问,要想被别人看做是特别的人,你要要让别人觉得他在你眼里很特别。
20、去想想你如何才能让自己身边的每个人都取得成功
当有人告诉你他遇到了点问题,你要想想有什么办法。解决办法源自于你的经验、你的知识,还有你的朋友、你的帮手。
21、主动提供帮忙
不要等别人提出了才帮助,要主动。
22、对他人的成功感兴趣
对其他人的成功感兴趣,你可以在2个月内就变的更成功。你也可以花2年时间,让别人对你的成功感兴趣。(戴尔·卡内基)
23、重复、再重复
要想让别人脑子中记好你,有个非常关键的方法:重复、重复、再重复.
24、建立评分体系
建立评分体系可以让你维护关系变得容易。
比如:
1级″至少一个月联系一次。
2级″至少每个季度要打个电话或是发封邮件。
3级″至少每年要联系上一次。
25、做个有内容的人
内容就是知识的专业性。是你与众不同的地方。让你有独特品牌的地方。所以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6、毫无保留的不断学习、不断分享你的内容
要与其它人不同,你就要毫不留情的学习、分享、兜售你的内容。
27、得到别人的内容
有时你可以很容易的将别人的创意变为自己的内容。然后领先的分享、应用这些创意。
28、引起注意
一但有了共鸣,就会引起注意。你要提供的很简单:生动的故事。
29、教你想学的东西
教别人,这是你学习、理解的最佳方式。
30、用故事表达你的内容
有力的内容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可以帮助完成目标。在你说故事时,用你的感情来让那些怀疑者相信.
31、建立个人品牌
强大的品牌非常有竞争力,但它永远是基于提供产品的价值而不是描述的方式。好的个人品牌能可做3件事:让别人觉得真实可信、与众不同、可以被信赖。
32、让自己独一无二
你的品牌表达了你能提供的东西,表达了为什么你很特别,告诉了别人他们为什么了与你保持联系。
33、不断增加价值
在成为品牌,你需要专注与你所做的事并不断的增加价值。这意味着你需要不断超越。
34、建立个人品牌的标志
当别人听到读到你的名字时,你想让别人想到什么?你的品牌标志应当包括了别人提到你时会用的所有的词。
35、包装你的品牌
要看上去有价值,你就要看上去光亮而又专业。所以为什么不建一个个人网站?
36、推广你的品牌
如果你自己不推广自己,其它人也不会。你的成功取决于其它人如何认可你的工作,这还依赖与你工作的质量
37、和媒体保持联系
你从现在开始就要和媒体保持联系,而不是等你真要故事要告诉他们时你才去找他们。
38、建立信任
信任是与这些权威接近的关键。让别人信任你与他们联系时没有任何不可告人的动机。让别人信任你把他们当做一个普通人而不是明星
39、谦虚
傲慢是一种病,它会让你忘记真正的朋友,忘记朋友的重要。在你进步时,保持谦虚。帮助其它人和你一起进步,甚至超过你。
40、回顾你的过去
经常的回顾你的过去,和那些从小就对你很重要的人保持联系
41、取众家之长
三人行必有我师,你身边有许多可以学习的人。
42、找几个徒弟
当你不断努力向上发展时,一定要回过头来帮助其它人。你会从你的学生身上学会很多东西
43、坚持原则
交际应当是向前发展,而不是向后妥协。与人交往决不能违背自己的价值观。
44、打造亲密的友谊
有多少人可以走进你家里,自己打开冰箱找吃的?有亲密的朋友,才会让你快乐。
45.不是每位读书人都能成为领袖,但每位领袖必定是读书人。领袖与读书人的区别,在于理念与对成功的执着。
46. 要永远记住感情和婚姻不能建立在金钱之上,选择一个可以跟你同舟共济,可以跟你一起承受人生挫折的女人。
47. 离那些只要求有房有车的女人远点,请把爱多给父母一些吧,不要为了追求自己未来生活的舒适,牺牲父母毕生的心血,你的目标不是努力让自己的子女未来生活的好,而是让父母能过上你现在想要过的生活,牺牲自己,让他们享受到他们应该享受的生活。
48. 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Apple开除的话, 这其中一件事情也不会发生的。这个良药的味道实在是太苦了,但是我想病人需要这个药。有些时候, 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仰。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 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伟大的工作, 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么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只要全心全意的去找, 在你找到的时候,你的心会告诉你的。就像任何真诚的关系, 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紧密。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
49. 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
50. 对自己狠一点,这个社会才不会对你更狠。
51. 未来能畅销的产品,不会像过去那么单纯,它不仅要打动消费者的“左脑”,还要能吸引消费者的“右脑”。
52. 很多时候跟随兴趣而追寻到的东西,很有可能会成为你人生的无价之宝。
53. 人生的答案有时需要在一轮又一轮的冒险当中才能找到。
54. 强调设计、创意、艺术的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个右脑管理大师,他的关键修炼正是从里德学院开始的。一言以蔽之,就是“追随兴趣”。
55. 取长补短,乐于接受别人的创新之处,并化为己用,方是成功之道。
56. 不管是左脑思考,还是右脑思考,关键是你能否创造价值,是否拥有看穿表象的未来之眼。
57. 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属于你的那一刻
58.学金融的想做本行的话去炒股吧,研究起股票来应该是得天独厚了。
59、理念:观点、看法、主意、想法。
60、人生没什么大不了的 活着就活给自己 一辈子转瞬即逝 爱了恨了 哭了累了 命里的安排 不要在意 以后的路有自己把握 相信会走出漩涡 没有起伏不是山 没有波澜不是海有很多事必须经历了才会明白 南无阿弥陀佛
61、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