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材小用”比例折射国势兴衰

        “你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吗?”这几天,一项全球民调结果成了中国网络上议论的焦点话题:在受调查的32个国家和地区中,觉得被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就是中国,高达84%;与此同时,欧洲富裕小国卢森堡、丹麦和比利时这一比例最低,而意大利、日本和智利4成以上民众甚至觉得自己“小材大用”。这样比例悬殊的数据引起多国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过高的数字表示该国民众“眼高手低”,也有人指责社会不公导致人们个个有怀才不遇的怨气。不过,不少专家认为,尽管这类调查只是一个有关各国人力资源满意度的具体调查,但这种调查数据折射出一个国家的社会心态。这样的社会心态和国民精神状态也是国势的一个标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数中国人认为自己“大材小用”实际上正是中国活力的一个原因,不过一心向上奔也容易让人缺乏幸福感。

  “牛刀杀鸡”还是“眼高手低”

  “杀鸡用牛刀”还是“眼高手低”,在全球知名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公司公布其“全球工作监察”调查结果后,以上两类议论就在网上针锋相对。加拿大都市电视台称,这项调查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人“感觉大材小用的比例”高达84%,是全球最高的。仅次于中国的是土耳其(78%)和希腊(69%),而该比率最低的是卢森堡(23%)、丹麦(25%)和比利时(28%)。感觉自己“大材小用”的人全球平均比例为47%,即世界近一半的人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

  任仕达公司有关调查的公布后立即吸引了多国网友的热议。网名“认真放松”的英国网友称,这样的调查数字实际上很大程度上跟各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有关。无论是哪个国家,不少管理人员为了保住自己的职位,都会把那些更聪明、更愿意出人头地的人放到不太重要的位置。一个名叫金斯顿的德国网友显然是一名老板或管理人员,他说,许多大学毕业生比专科毕业生更有机会从事收入更高的工作,但问题是:那些工作是否真的需要那么高的学历?

  进行这项全球调查的是国际知名人力资源公司―――任仕达。该公司加拿大安大略分公司副总裁汉娜对《环球时报》记者称,任仕达是大型人力资源公司,主要业务是猎头、招聘和人力资源服务,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全球各国人力资源现状、任职满意度和流动意愿。这项调查最初是2003年从荷兰开始。汉娜称,按自己从事人力资源多年的经验来解读,如果“感觉大材小用率”高,表明职员对雇主和工作不满,跳槽的意愿大。对于所谓“小材大用”的说法,汉娜说,媒体这种说法实际上是指调查中有关“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另类解读,认为自己不胜任、同事却很胜任比例高的国家和地区,就业者的压力和负担较沉重,危机感较高。她称,就此来看,中国人对现实和未来的经济形势和就业前景感到乐观,敢于冒险寻找新的、更好的工作。

  南欧北欧心态两极

  在这次调查中,希腊人“感觉大材小用的比例”排名第三。对这个靠前的排名,希腊人内心却大多有一种“委屈”的无力感。今年27岁的雅典一家比萨饼店厨师班特尼斯与《环球时报》记者聊起这个调查时感叹“时不待我”,他拥有机电工程学的大学学历,却赶上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班车,在四处求职仍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唯有留在父母经营的比萨店里做学徒。如今已是一名熟练比萨饼师傅的他仍然没有忘记当初的理想,“我觉得自己能当一名出色的工程师,可是在大学四年学到的专业知识现在毫无用武之地。我不想再每天搓面团做比萨饼,但找不到其他工作,又有什么办法呢?”

  与此同时,靠关系、走后门争取有限的政府公共部门等稳定职位在欧洲也大行其道,让很多缺乏关系背景的人因此失去了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从而被迫将职业目标下移,这种觉得自己有能力却争取不到合适位置的欧洲人为数不少。根据调查,64%的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大材小用”,这一比例是欧洲第二高。记者的西班牙同行朋友安赫尔认为,南欧人以前普遍比较乐观,但在延续数年的经济危机下,即使抱有强烈自信心的人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在裁员频繁、求职艰难的情况下,保住饭碗成了人们的首要任务。但他们很多人内心十分矛盾,藏在骨子里的自信与周遭恶劣的经济环境激烈碰撞,于是产生出“将就”或者“委屈”的无力感。

  德国洪堡大学国际经济学者霍夫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欧和北欧国家人们“大材小用”的埋怨相对较少。像卢森堡、挪威、比利时民众“感觉大材小用”的人比例都不到30%,主要是这些国家受欧债危机波及程度较浅,其福利水平并未削减多少,人们自我感觉比较满足。不过,霍夫尔警告说,这些国家可能会因民众“安于现状”使竞争力逐渐减弱。

  英国《每日邮报》日前刊登一篇题为“中国式招聘会”的文章,文中配的一张人山人海的中国招聘会让英国网友感慨。有网友称,那些真正想找工作的人正在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在英国,只有在看《英国偶像》时才能出现类似的情景,其中也有很多没有工作的人。

  日本电视台称,欧洲超好社会保障和一成不变的生活节奏,已经让欧洲人失去了斗志和奋进精神,国民变得倾向于易于满足的精神状态。即使有一天明知“幸福生活不可能再持续”,国民的反应仍然是不相信和仍旧按照旧有奢侈生活方式前行;只有福利被删减,他们才会爆发一阵。

       日本感慨国民“奋斗心态”不再

  中国人“大材小用”的感觉,不少东亚国家都有或曾有同感。韩国《亚洲经济》称,每5名中国人中就有4人认为自己是“大材小用”,位居接受调查国家之首,这意味着多数中国人对工作单位提供的目前岗位表示不满,这成为最近中国年轻人频繁跳槽的最佳解释。韩联社则称,这种心态可能会给社会增加莫大的社会成本。不过,韩国人同样存在“大材小用”的心态。韩国《亚洲经济》18日的报道称,随着好岗位处于不增反减的状态,今年韩国就业成功的人中,接近一半是下调就业目标而成功就业。根据调查,对自己就业岗位表示不满意的韩国人达30.1%。韩国经营人总联合会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新职员在中小企业干满一年的只有50%。

  对于中韩民众“大材小用”的感受以及能够频频跳槽的选择,日本媒体更多地表现出羡慕。日本电视台19日评论称,在上世纪80年代中,日本人曾经以“最感到自己没有给予更多机会”而居世界第一。文章感叹,国民的心态是国势的一个标志。上世纪80年代,日本年轻人都希望向更好更高的层次奋进,靠着这种认为自己没完全发挥出所长的心态,日本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一位往返于中日之间做贸易的公司社长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人这种心态跟现在所处的经济上升趋势一样,一点不输给当年经济高速成长时期日本。反观日本人改变自己人生的热情很低,态度消极的居多。”

  日本自由学者仲村澄世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追求什么,过度追求和毫无追求都是不好的状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快速上升和快速变迁当中,而日本处于一成不变、日渐衰落的社会当中。因此中国人必须更多努力以适应变化,而日本人相对来说处在一个匀质社会中,且物质生活指数比中国人高,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人容易有所谓的“幸福感”。实际上,日本人现在已不追求“更高、更强、更好”,而选择“平常”。上世纪80年代,日本女性恋爱结婚对象都爱选择“三高”(高收入、高学历、高身材)。但经过“衰落的20年”,现在日本女性开始追求“三平”(即平均性收入、平凡的外表、平稳的性格)的对象。

  应全面看待“大材小用”心态

  中国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马力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中国人有“大材小用”的心理,不利于企业留住人才。马力认为,这种心态有一定文化因素,但更主要的是反映出目前中国企业用人制度存在一定问题。中国人才制度和教育体制不完善,公司没有给员工提供不断发展和成长进步的环境。中国应大力发展职业化教育。目前教育经费大多用在学历教育上,搞得高学历毕业生个个觉得自己是人才、精英,可进入实际工作阶段却根本不对口。

  马力认为,一些发达国家因为福利制度非常发达,社会贫富差距也不大,住房有补助,看病有保险,养老金也不低,但这样的生活也有弊病,人们普遍不愿意承担更多工作压力。不拿高薪,不在高职位,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好,那又何必去奋斗呢?

  马力说,从一个侧面来说,认为自己“大材小用”的心态反映了一种上进心,这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好事,所以要提供给他们机会,让每个中国人都活得有奔头儿。通过完善制度,引入现代管理思维,加大职业培训,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让中国在未来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只有这样,中国才能不靠人口数量,而靠人口素质;不是靠生产数量的增加,而是靠生产效率提高来赢得未来的真正幸福。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