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神永乐像

Chinese, Simplified(简体中文)
Forums: 

朱棣画像朱棣黄袍标准像真武坐像

燕王靖难 永乐迁都

  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从北平府发兵“靖难”。建文四年(1402),42岁的朱棣从侄子手中夺位,称帝永乐,旋即以国家的名义“祭北极真武之神”来酬神报恩。年后,他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北京。朱棣自知有愧于父皇,便以“天子戍边”的借口迁都,远离朱元璋陵寝和敌视他的江南地区。皇帝陛下愿意亲领重兵为全国臣民守护帝国的北方边疆,这听上去冠冕堂皇,但的确不是托辞。朱棣多次御驾亲征大漠,基本上摧毁了蒙元的军事力量,为朱明王朝赢得了近百年的边疆平定,而他自己也病死在征途当中。

  朱棣称帝二十余年,北击蒙古,南平越南,遣郑和出洋,使汉唐“上国威仪,万邦来朝”的盛景重现。与此同时,还有条不紊地完成了疏通淤塞的大运河,新建北京城池宫殿坛庙陵墓及兴建武当宫观等国家工程。而朱棣对于中华民族最杰出的贡献,就是修成了《永乐大典》。它是中国最庞大、最完整、最真实的大百科全书,其历史意义和文献价值远在清《四库全书》之上。《明朝那些事儿》赞道:“《永乐大典》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它绝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

  朱棣十分在乎士子笔下和百姓口中关于他篡位的评议。他前半生为父亲征战疆场,后半生为自己浴血奋战,只想用功业向世人证明:于国于民,被他轰下台的小侄子,远比不上他这个老叔叔。平心而论,朱棣确实以文治武功平息了不少对于他的攻击。世人常将他与同样“以下犯上,得位不正”的李世民相比较。朱棣虽非善类,却是个不错的干练皇帝。

  仙山武当 奇妙尽显

  为强化君权神授的统治合法性和顺承天意的得位正当性,朱棣“北建紫禁城,南兴武当山”。一北一南,风格迥异,目的不同。

  紫禁城是帝王宫室,必须方正规整,威严肃穆。而武当山是神仙居处,自当随形就势,宛自天成。武当山大兴土木建成了两万多间宫观,建筑规模竟是紫禁城的十倍还多。

  据《太和山志》记载,“武当”意为“(此山)非真武不足当之”。游方道士张三丰在元末明初闻名天下,被武当派武术尊为开山师祖。据说,张三丰十分崇拜真武,并为武当道众们留下了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这也是促使朱棣下定决心大修武当的原因之一,并将它建成朱明王朝的皇室家庙。

  在险峻崇山中修建如此规模的建筑群,居然没有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造成任何破坏,令联合国专家组啧啧称奇。

  当时,砖石瓦木等所有建筑材料,全部取自山外。为表示他对武当仙山的敬畏,对真武大帝的谦恭,朱棣多次下旨,要求顺从自然,对山体不要分毫修动。十二年间,朱棣就兴建武当宫观,仅上谕就发出多达六十余道,而非正式的书信往来就更是频繁。谕旨的内容大到安排建设资金、调配工匠人力、协调机构关系,小至完善建筑细部、审批设计图纸和处理施工剩料,朱棣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而北京城的建设都没有让他如此上心。

  “天上紫微宫,地上紫禁城。”天宫紫微垣正中有紫微星,也就是北极星。《尔雅·释天》云:“北极谓之北辰”。北斗七星一年四季绕它旋转,廿八宿也以它为中心。贵为群星之主的北极星,似乎能掌控周天星辰。古代传说中,紫微垣是天帝的宫殿。记得儿时在景山少年宫学看星星时,辅导员指着它说,那里就是孙猴子大闹天宫的地方。

  据《晋书·天文志》载:“北极诸星皆在紫宫中……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度也。”廿八宿中的北方玄武大星团,包括北斗和南斗诸星。俗话说:“北斗注死,南斗注生。”古人相信,南斗除了主寿命还主爵禄。拜斗古来有之,诸葛亮在五丈原禳星拜斗,祈求上天赐福延寿以败曹兵,被魏延无意撞破,“出师未捷身先死”,想必《三国》迷们对此耳熟能详。北京百姓管“南斗星君庙”叫“延寿司”。而它在北京的仅存之处,就是朝阳门外东岳庙里第四十四司“增延福寿司”。

  八百里武当,许多自然景观和宫观亭阁都与中华文化中的奇妙数字暗合。全山七十二峰,对应七十二候。古人为方便农耕,将时间与花木稼禾的生长周期和鸟兽虫鱼的活动规律相结合,以五天为一候,一年共七十二候,再加上东西南北中五方(或天地人日月),即为三百六十五天。山中的卅六岩,则对应卅六天罡。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而两者相合,即为圆满之数一百零八。武当依循道家的九宫八卦建成全山的九宫八观,并有廿四涧水环绕其间,对应廿四节气。

  朱棣加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地位凌驾于中华传统中最神圣的五岳以及佛教四大名山之上。武当绝顶处是朱棣为真武修建的紫金城“玉京”,与紫禁城仅一字之差。现在,它被习练武当功夫的欧洲洋人弟子们奉为“锦色彩云上的故宫”。从空中俯瞰,金殿和太和宫等宫观建筑如同龟背上的花纹,而依山就势蜿蜒逶迤的紫金宫墙如同长蛇一般,弯曲缠绕在龟背之上,而宫墙外郁郁葱葱的傲立山峰就如同神龟抬头。神龟灵蛇面对茫茫云海,承载着信众对于真武的崇拜。

  真武神通 深植人心

  对于鲁迅“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的一句名言,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但同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陈独秀、钱玄同和周作人等,则持较中性的观点:“支配国民思想的已经完全是道教的势力了”,“中国人的确都是道教徒”,“大多数之心理举不出道教之范围。”现在如果让西洋老外举出一个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十有八九就是太极图。

  千百年来,高丽朝鲜或为郡县或称属国,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在光绪九年(1883)时,朝鲜决定采用“太极旗”为国旗,并将伏羲太极图也嵌在国徽里。略加改动的太极图居国旗正中,四周环绕着代表天地阴阳和日月水火的乾坤坎离四卦,而离火坎水二卦恰巧就是代表真武的卦象。位于北地的古高丽人也将中华神明真武视为他们的保护神。据说,在联合国核准武当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时,韩国“砖家”们很不高兴。他们的依据之一,就是在中国已流传了六百年的“真武神,永乐像”的民间传说。

  依照朱棣容貌给真武塑像的传说,类似朱元璋怒杀画师的故事。据说,真武铜鎏金塑像出自一位姬姓的高丽雕塑大腕之手。在姬师傅之前,朱棣已将许多能工巧匠或杀头、或充军、或下狱,就是不满意他们所塑的真武形象。初次被召见时,老姬见到了刚洗浴完毕的老朱。他灵机一动,就试着按朱棣赤脚披发的浴后形象塑出真武大帝。朱棣见到连连称赞,还取下了一绺长须,命他安在真武神像上。明人王世贞在《武当歌》中写道:“不闻成祖帝王须,曾借玄天师相发。”端坐武当金殿的真武帝,两颊丰满,天庭开阔,威仪端庄,仪表堂堂。而朱棣却酷似父亲,奇丑无比。可见,再广为流传,也只是传说而已。

  史载,当年燕王朱棣誓师“靖难”祭纛之时,北方忽然乌云密布,“被发而旌旗者蔽天”,将士们大惊失色,而谋士姚广孝却大喜过望:“北帝真武前来相助。”朱棣立即披发仗剑与神明相呼应。靖难初期,朱棣率北军苦战。他在北京附近曾三次借天气变化,假真武显灵来稳定军心,率北军以弱击强,进而反败为胜。称帝后,他利用传统文化中深植民心的真武信仰,强调自己因为“顺应天道”,才得到真武的庇佑并继承大统,不是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在武当山的《御制真武庙碑》中,朱棣亲笔写道:“北极玄天上帝真武之神,其有功德于我国大矣。”

  武当开山,真武归座。但紫禁城三大殿却刚落成不到一年,就被雷火击中而烧成灰烬,不得不重建。62岁的朱棣笃信有真武庇佑,坚持在永乐十九年(1421)元旦在紫禁城接受朝贺,正式完成迁都。三年后,朱棣病逝于亲征蒙古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