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只是孩子的事情,我们渴望所有的人和孩子一起来自主培养,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习惯一:把一件事情做到底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默默无闻,但始终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总能如愿迈向成功。其实,这里面隐藏了一个奥秘,那就是,长时间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思维敏捷、思想深邃,许多青年慕名前来向他学习,都期望成为像他那样有智慧的人。大家都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成为苏格拉底学问的继承者。
一次,苏格拉底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的事,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三百下,大家能做到吗?”孩子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孩子们:“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孩子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九成的孩子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哪些孩子坚持了?”有一半多的孩子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孩子举起了手,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柏拉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哲学,并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培养出了堪称西方孔夫子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与“每天甩手三百下”一样,许多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做这件事情的过程对人的意志品质的修炼。一如既往地做好简单的事情,是坚持,是积累,时间长了,便内化成为人的一种韧性。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时间表,做事情需要克服急躁,耐心等待是一种智慧。
有一个著名的保险推销员,在他的退休大会上,有人问他推销保险的秘诀是什么。他微笑着说一会儿就告诉大家,所有的人都期盼着。
这时,从后台出来四个强壮的男人,合力抬出一座铁马,铁马颈下挂着一只大铁球。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
推销员走上台,没说话,敲了铁球一下,铁球纹丝没动;隔了五秒,他又敲了一下,还是没动。于是他每隔五秒就敲一下,持续不停,但铁球还是一动不动。
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小时,他还没有说话,铁球还是纹丝不动。人群开始骚动,陆续有人悄悄离开。
推销员还在敲铁球。人愈走愈少,最后只剩下零星几个。这时,大球终于开始慢慢晃动了。四十分钟后,铁球大幅度摇晃起来,任何人都没法使它停下来。
推销员最后说:“这就是我送给你们的秘诀——坚持必然会有结果。但只有耐心的人才可以得到这个秘诀。”
这个世界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审时度势,才能更长久地坚持下去。见效快,是广告上的说法,事实上,任何事的推动都需要能量的积累,很多教育者等不到“见效”就放弃,不是因为方向错误,而是因为能量的积累还没有到可以推动的地步。
善始善终,画句号是每一个人应该掌握的事情。
幸运故事降临在意想不到的时刻,但也会因为我们最后关头一点点的漫不经心而离去。从认真做事开始,再以认真做事结束,牢牢锁定目标,才能画出圆满的句号。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
在盖房过程中,大家都看出来,老木匠的心已不再工作上了。他用料也不严格,做出的活计也全无往日水准。
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
“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愣住了,同样,他的后悔与羞愧大家也都看出来了。
他这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
有时候,我们离成功仅仅一步之遥,但如果善使不善终,就很可能使那小小的一步成为无法逾越的距离。这就好比一个人爬梯子摘树上的苹果,不论他之前付出了多少汗水,哪怕离甜美的果实只有一毫米,也要小心翼翼,蹬稳梯子,伸手去采摘,才能有所收获。
从认真做事开始,再以认真做事结束,牢牢锁定目标,才能画出圆满的句号。
习惯二:孝敬父母
百善孝为先,一个人从小能做到孝敬父母,推广开去,便能懂得爱人、关心人、尊重人,增强社会责任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孝是做人的起点,一个不爱自己父母的人,更不用说去爱其他人了,当然长大后也很难去爱自己的国家。
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习惯,并不是依靠讲道理来实现的,而必须是无痕的、无言的,协助孩子觉悟孝道之美妙。
一天,男孩可可给妈妈写了一张账单:“可可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可可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
可可写完后,把纸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大觉去了。
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到了这张纸条后,只是宽容地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回了可可的枕边。
醒来的可可,看到这样的一张账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可可,可可应付0美元;妈妈教可可走路、说话,可可应付0美元;……”
这张纸条,之间仍被可可珍藏着。
这张纸条记录着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董事的经历,同时又在他的心灵深处培植了情操之根。更加重要的是,孝道的价值不在于启发觉悟,而在于行为。
由孝而迁移的爱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有三个妇人去井边打水。
一个妇人说:“我的儿子很机灵,力气又大,谁也比不上他。”
另一个妇人说:“我的儿子会唱歌,歌声像夜莺一样悦耳,谁也没有他那样好的歌喉。”
第三个妇人默不作声,另外两个人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谈自己的儿子呢?”
她回答:“我的儿子什么特长也没有,没什么好说的。”
谈话间,她们的水桶装满了水,三个人提着水桶往回走。水桶很重,她们走走停停,手臂深得越来越痛,背也越来越酸。
突然迎面跑来三个男孩,一个孩子边跑边翻跟斗,他母亲露出了欣赏的表情;另一个孩子像夜莺一般唱着歌,大家都凝神倾听;第三个孩子跑到母亲跟前,从她手里接过两只沉重的水桶,提着走了。
孝道,乃至对他人的关爱,不在语言、不在觉悟,而在行为。
习惯三:说了就一定要努力去做
言而有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信守诺言是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首先,说了一定要努力去做,要求遵守诺言,从而赢得别人的信任与支持。
其次,说了一定要努力去做,意味着说话算数,及时改过。
第三,说了一定要努力去做,意味着实事求是,不说瞎话。(不说谎话,不编瞎话,对于形成诚实的人格,做到诚信做人至关重要。
习惯四: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首先强调的是秩序感的建立。秩序是有条理、不混乱的状况,良好的秩序能使人产生愉快、安全以及舒服的感觉。
用了东西放回原处,需要我们具有“归位”意识。归位意识体现在个人生活中,是整洁的生活状态,体现在公共场合,则反映出一个人的公德心和对公共财物的责任心。
其次,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将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很多人经常因为找不到要用的东西翻箱倒柜,甚至大动肝火,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身心健康,真是很不值得。要是养成“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会一目了然,有的时候取放东西就像本能一样,根本不会浪费什么时间。
习惯五:认真写字
汉字承载了历史,承载了文化,值得我们每一个书写它的人尊重和挖掘。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斯坦认为,笔迹是大脑传递给手指的意念,就像指纹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雷同的笔迹。笔迹学家只要对300个书写符号下笔时的用力程度、符号的大小以及笔画布局等进行分析,就可以断定此人个性的基本特征。
有的人写字比较潦草,难以辨认,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可能就是这个人比较浮躁,做事不踏实,或者不是很用心。认真书写,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对人、对事、对生活形成一种积极的态度,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可以使人凝神静气,变得更沉着。
我参加高考前一个月,班主任老师为我们安排了一项工作——每人每天安排一个小时认真写字,而且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清楚,不一定多好看,但一定要清楚明了;二是标点准确,不要忽视任何一个标点符号;三是姿势端正,在白纸上也能不偏不斜写上满满一页。
当时我们都不理解,但还是按照要求做了。高考结束后,我们,这个班90%的同学的总成绩比原来预想的要高出15分左右。认真写字的作用怎么会有那么大呢?
老师告诉我们,考前一个月,该掌握的知识都已经差不多了,除了补缺补漏以外,最重要的工作应当是调节心神,争取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多拿一些分数。而认真写字起的作用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集中精力,调理心神,使一个人处于沉着的思维秩序之中,考试的时候,一个月养成的这种沉着习惯就发挥作用了;二是提高卷面的清洁和表达的质量,任何一门学科的考试仍然还是需要写字的。
写字绝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认真写字的习惯至少具有以下根本的意义:
一是展现了学生个性的成长。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二是认真写字帮助孩子身体全面发展。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来讲,他的书写过程其实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包括对小肌肉的协调发展,眼、耳等多方面的配合,都有好处。
三是认真写字激发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书写能力的不断提高,可以使孩子做事认真,讲究清洁,从内心要去追求一种比较完美的东西,对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认真写字可以帮助孩子变得沉着。认真写字的习惯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以及对事、对人、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
习惯六:从错误中反思自己
人的智慧来自于反思。
反思的内涵在于:
一是对待错误的态度决定错误的作用。不把错误当回事儿,任由它发展下去,它就不会善罢甘休,总有一天会再找上门来。只有认真对待,及时消灭它,才能尽可能减少它的打扰。
二是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但聪明的人绝不犯两次相同的错误。人们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痛”,只有及时整理错误,吸取教训,才能使愈合了的伤疤起到警示的作用。
三是学习是不断改进的过程,要把每一个教训变成真正的经验。错误会变成经验,成为我们继续学习的宝贵资源,使学习上的每一步都是向前的。总结是在错误中反思自己的根本。